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课文原文及教案

时间:2020-08-28 13:50: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课文原文及教案#】《日月潭》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课文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壮达,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教案1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的

  1.开云kaiyun(中国)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

  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

  教开云kaiyun(中国)时间3课时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第一节

  教开云kaiyun(中国)责任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

  一、亮责任

  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读第一段

  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理解词语:

  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3.默读第二段。

  问: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4.齐读第三段。

  问: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晨星:清晨还未隐去的星星。

  隐隐约约: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映在湖中。

  5.问:这段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时候的景色?

  (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中)

  清晰:非常清楚。和隐隐约约相对。

  展现:完全显现出来,让人看。

  轻纱:轻飘飘的纱。本课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

  读本段第二句:

  问:拿什么比喻什么?

  (1)拿轻沙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

  (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围的景物。

  指导。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6.由于风景优美,许多中外游客都来游览。

  7.练习分段背诵。

  三、验收责任

  背诵课文。

  第二节

  教开云kaiyun(中国)责任

  熟读课文,开云kaiyun(中国)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一、亮责任

  开云kaiyun(中国)会本课的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读课文。

  二、落实责任

  1.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段读课文。

  (读清生字读音,看准字形)

  2.复习旧字。

  雀 急 勺 健 沙

  3.开云kaiyun(中国)习新字。

  省 隐 约 建 纱

  左中右结构:附

  半包围结构:迹

  左右结构:称

  称独体字:升

  上下结构:秀 筑 照

  4.重点指导。

  隐:注意右边“彐”横都不出头。

  建:注意“廴”的捺要出头。秀:上部后一笔为捺。

  5.扩词

  省:台湾省 省区 省市

  附:附近 附加 附和

  迹:古迹 迹象 水迹

  称:对称 称职

  升:升起 公升 升旗

  隐:隐约 隐藏 隐蔽

  约:相约 约束 和约 约定

  照:照相 照片 照顾

  建:建筑 建设 建国

  筑:筑坝 泥筑

  纱:薄纱 纱巾 细纱

  秀:秀丽 优秀 秀美

  6.指名读词。

  三、验收责任默写生字。

  第三节

  教开云kaiyun(中国)责任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

  一、亮责任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

  二、落实责任

  1.读P47/2读读写写,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2.听写这些词语。

  3.读句子。

  4.抄在练习册上。

  5.指导背诵。

  (1)分段背诵。

  齐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组背齐背指名背

  (2)连段分别背诵。

  三、验收责任检查背诵

【篇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教案2

  一、开云kaiyun(中国)习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情感目标

  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重、难点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四、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开云kaiyun(中国):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开云kaiyun(中国):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开云kaiyun(中国)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开云kaiyun(中国)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开云kaiyun(中国)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开云kaiyun(中国)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开云kaiyun(中国)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开云kaiyun(中国)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6、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开云kaiyun(中国)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