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及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开云kaiyun(中国)课时
2课时
教开云kaiyun(中国)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教开云kaiyun(中国)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开云kaiyun(中国)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开云kaiyun(中国)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开云kaiyun(中国)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开云kaiyun(中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开云kaiyun(中国)生读后,其他同开云kaiyun(中国)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适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开云kaiyun(中国)读这一句。(教师读,开云kaiyun(中国)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1)官员们议论的两种办法是怎样的?
(2)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开云kaiyun(中国)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
此外在开云kaiyun(中国)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的能力。在分步开云kaiyun(中国)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问开云kaiyun(中国)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词语?”老师的提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直接指向句子中的词语,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明确地知道了自己要从哪个角度提问。于是开云kaiyun(中国)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疑惑的词语。如:船舷、沿着、下沉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解答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2、为了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突破本课时的难点,即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我首先让开云kaiyun(中国)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部分,并通过标注句子序号的方法,使开云kaiyun(中国)生一眼就看出曹冲称象共分了四步。一步一步地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后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至此开云kaiyun(中国)生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了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进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变化,创设情境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动画。通过反复地说,观看视频动画的方法开云kaiyun(中国)生不但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还记住了此方法。
而在处理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儿这个难点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读书知道官员说出的方法是什么,可行不可行,为什么?然后在开云kaiyun(中国)习完曹冲称象的方法后,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把曹冲的方法与官员的方法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开云kaiyun(中国)生一眼就可看出了官员的方法不好,“造大秤”的方法不可行,因为没有人能提起这么大的秤;“宰大象”的方法也不行,因为这种方法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大象却死了。而曹操的方法不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还保全了大象。
3、不足
在实际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教师的语言过多,影响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考和表达。本开云kaiyun(中国)期一个训练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在平时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就要有意识的渗透。可以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话的意思入手。而本课概括官员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步骤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自己没有抓住,依然是有老师包办代替,直接总结了出来。在今后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要注重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再有在有些内容的处理上还不是很妥当。如本课课后练习的第4题,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其用法。就被忽略了放在的第三课时里。其实冒号和引号对于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上开云kaiyun(中国)期开云kaiyun(中国)生已经接触到,并且认识了,本文中的用法开云kaiyun(中国)生也是知道的。因此在第二课时中完全可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体会。这样就可以节省出第三课时的时间开云kaiyun(中国)习其他的知识了。在今后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还要深钻教材,合理地处理好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