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原文译文#】《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原文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
三月,郑伯如楚。
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富辰言于王曰:「请召大叔。《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王说。王子带自齐复归于京师,王召之也。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
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老司》,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丙子晨,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戎事不迩女器。」
丁丑,楚子入飨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飨毕,夜出,文芈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叔詹曰:「楚王其不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译文】
二十二年春季,鲁国讨伐邾国,占领须句,护送须句的国君回国,这是符合礼的。
三月,郑文公到楚国去。
夏季,宋襄公进攻郑国。子鱼说:“所说的祸乱就在这里了。”
当初,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的时候,辛有到了伊川,见到披着头发在野外祭祀的人,说:“不到一百年,这里就要变成戎人居住的地方了!它的礼仪先就消失了。”秋季,秦国和晋国把陆浑之戎迁到伊川。
晋国的太子圉在秦国作人质,准备逃回晋国,对嬴氏说:“跟你一起回去么?”嬴氏说:“你是晋国的太子而屈居在秦国。你想回去,不也很应该吗?我国君主让婢子侍候你,为你捧着手巾梳子,是为了使你安心,跟你回去,就丢弃了国君的命令。我不敢跟从,也不敢泄露。”太子圉就逃回晋国。富辰对周襄王说:“请您把太叔召回来。《诗》说:‘和他的邻居融洽,姻亲才能友好。’我国兄弟都不融洽,哪里能埋怨诸侯的不顺服?”周襄王听了很高兴。王子带从齐国回到京师,这是周襄王把他召回来的。
邾人由于鲁国帮助须句的缘故出兵攻打鲁国。僖公轻视邾国,不作准备便去抵御。臧文仲说:“国家无所谓弱小,不能轻视。没有准备,人虽然众多,还是不足依靠的。《诗》说:‘战战兢兢,如同面向深渊,如同踩着薄冰。’又说:‘谨慎又谨慎,上天光明普照,得到上天保佑不容易啊!’以先王的美德,还没有不困难、没有不戒惧的,何况我们小国呢?君王不要认为邾国弱小,黄蜂、蝎子都有毒,何况一个国家呢?”僖公不听。八月初八日,僖公率军与邾军在升陉作战,我军大败。邾军获得僖公的头盔,挂在鱼门上。
楚人进攻宋国以救援郑国。宋襄公准备应战,大司马固劝阻说:“上天丢弃我们商朝后代已经很久了,您想复兴它,这是违背上天而不能被赦免的。”宋襄公不听。
冬季,十一月初一日,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边上作战。宋军已经排成队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司马说:“他们兵多,我们兵少,趁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请君王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渡过河以后还没有排开阵势,司马又把刚才的情况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等楚军摆开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宋军被打得大败,宋襄公大腿后受箭伤,跟随宋襄公的卿大夫子弟任护卫的被歼灭。都城里的人都责怪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两次伤害敌人,不擒捉头发花白的敌人。古代的作战,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虽然是殷商亡国的后裔,不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子鱼说:“国君不懂战争。强大的敌人,由于地形狭隘而没有摆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把他们拦截而攻击,不也是可以的吗?可是还害怕不能取胜。现在强大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是老头子,捉了也不能放,管什么头发花白不花白。说明国家耻辱是什么,以此教导士兵作战,目的就是为了多杀敌人。敌人受伤而没有死,为什么不可以再次打击他一次?如果爱惜敌人伤员而不再打击,就应该一开始就不伤害他;爱惜那些头发花白的人,就不如向他们投降。军队,由于有利才加以使用;战鼓雷鸣,是用声音来激励士气。有利而使用,在狭路攻击是可以的;鼓声大作鼓舞了士气,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十一月初八日早晨,郑文公夫人芈氏、姜氏在柯泽慰劳楚成王。楚成王派师缙把俘虏和被杀死的敌人的左耳给他们看。君子说:“这是不合于礼的。女人送迎不出房门,和兄弟相见不出门槛,打仗时不接近女人的用具。”初九日,楚成王进入郑国接受享礼,主人敬酒九次,庭院里陈列的礼品有一百件,另外再加笾豆礼品六件。宴请完毕,夜里出来,文芈送他到军营里。楚成王带了郑国的两个侍妾回去。叔詹说:“楚成王恐怕不得寿终正寝吧!执行礼节而最后至于男女混杂。男女混杂不能认为合于礼,他将怎么能得到好死?”所以诸侯知道楚成王不能完成霸业。
扩展阅读:《左传》名言
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
释义: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因为立场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心里的想法和目标就不会相同。
二,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释义:国家在兴盛的时候,国君把人民当做伤员一般的关爱,这是他的洪福;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国君把百姓的生命当作草芥,这就为他埋下了祸根。
三,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释义:人的心思各不相同,就好像天底下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一样。
四,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释义: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凡事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就不容易出现过错。
五,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庄公二十年》
释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灾祸马上就要临头了,还盲目乐观,不知道引起警惕和提前预防,那么灾难就很难避免了。
六,吃一堑,长一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释义:人只有在逆境的时候,才能得到迅速的成长。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经历的磨难、坎坷越多,人生经验就越丰富,心智成熟的也就越快。
七,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左传.隐公四年》
释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离开与别人的互助合作,如果弄到众叛亲离的地步,那这个人也就无法挽救了。
八,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释义:一篇毫无文采、没有内涵的文章,别人看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肯定就不会长久流传下去了。
九,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释义: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失去嘴唇的保护,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互相依存。
十,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释义:这是宋国和楚国讲和时候的盟誓:你不欺骗我,我也不欺骗你。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彼此之间真诚合作,互相信任,还用签订一纸盟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