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七律诗词《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阅读

时间:2019-08-01 14:38: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诗词鉴赏# #柳宗元的七律诗词《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开云kaiyun(中国)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下面就和®忧考网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代•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赏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被召回,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这首诗是诗人刚到柳州的夏天所作,慨叹世路艰难,情感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思念和祝福。


  “城上高楼接大荒”,诗人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到达柳州,就急着登高远眺,为的就是望一眼朋友们的所贬之处,算是对朋友们最深深的祝福。“接大荒”的“接”字,表现出了城楼与大荒相交相接的情景,突出了柳州环境的荒凉和艰苦。“海天愁思正茫茫”,诗人登上高楼,满眼青荒,目之所及,海天相接,瞬间胸中愁海无量。“海天愁思正茫茫”句,感物起兴,“茫茫”二字,形容的不仅仅是柳州辽阔而荒凉的地理空间,更是自己内心无处安放的茫茫愁思,以及对好友们前途深深的担忧。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四句浓墨重笔,分别描写了近景和远景,是作者的亲眼所见,虚实结合,渲染了柳州环境的险恶和闭塞。末两句“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照应了开头和题目,诗人和好友四人共同被发配到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百越之地,虽然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书信难通,抒发了痛苦惆怅的心情,表现出对好友的款款深情,在诗人的笔下,又多了几分沉郁顿挫的效果。全诗情景交融,凄楚动人,于丹评这首诗称“拥有强大的气魄,是柳宗元辽阔哀愁的体现”。




  扩展阅读:柳宗元的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开云kaiyun(中国)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开云kaiyun(中国),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开云kaiyun(中国)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开云kaiyun(中国)和佛开云kaiyun(中国)的双重影响。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这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被贬期间,柳宗元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著书立说方面,对于哲开云kaiyun(中国)、政治、历史、文开云kaiyun(中国)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议题,他都进行了研究。他给后人留下的一笔思想财富就是:统合儒释。





  扩展阅读:柳宗元的主要作品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溪居》


  《江雪》


  《渔翁》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捕蛇者说》


  《永某氏之鼠》


  《临江之麋》


  《黔之驴》


  《种树郭橐驼传》


  《哀溺文序》


  《蝜蝂传》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天说》


  《封建论》


  《断刑论》


  《晋文公问守原议》


  《桐叶封弟辩》


  《伊尹五就桀赞》


  《非国语》


  《贞符》


  《时令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