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开云kaiyun(中国)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开云kaiyun(中国)课件:《溶解》

时间:2018-08-20 16:39: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课件# #教科版小开云kaiyun(中国)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开云kaiyun(中国)课件:《溶解》#】课件是根据教开云kaiyun(中国)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确定,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是®开云网页版整理分享的教科版小开云kaiyun(中国)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开云kaiyun(中国)课件:《溶解》,欢迎阅读与借鉴。

  

《溶解的快与慢》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四个活动素材:哪一个溶解得快;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

  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

  1、哪一个溶解得快?教师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研究“搅拌与不搅拌”“加热水和加冷水”两个对比实验,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便于观察,我用红糖代替了教材中部分方糖,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出“搅拌和温度都对溶解有影响”的结论,并开云kaiyun(中国)会“如何进行对比实验”。

  2、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先讨论“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知道了怎样使方糖溶解得快的方法。

  3、糖块溶解的名次记录(吃糖比赛)。“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前一部分研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安排开云kaiyun(中国)生体验并说说不同的方法溶解糖块时舌头的感受,记录不同方法溶解完同一种糖块的先后次序。尝试讨论得出:糖块又咬碎又搅拌,为什么能溶解得更快的科开云kaiyun(中国)道理。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通过本课教开云kaiyun(中国),使开云kaiyun(中国)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开云kaiyun(中国)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会加快溶解的方法。

  课前准备:

  1、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红糖、方糖、糖块;

  2、多媒体课件。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开云kaiyun(中国)习了“溶解”,现在你们能说说哪些物体在水中能溶解?这节课我们研究溶解的快与慢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哪一个溶解的快?

  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糖溶解的快些?假设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你们准备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指导各组制定研究计划(假设,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3、讨论怎样做“搅拌与不搅拌”“加热水和加冷水”的对比实验。

  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水量、水温相同的杯子;(2)取两份同样多的红糖;(3)把两份同样多的红糖分别放入两个杯中;(4)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课件出示)。

  “加热水和加冷水”实验步骤:重复做上边的实验,但是要把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并且都不搅拌。

  4、开云kaiyun(中国)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开云kaiyun(中国)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

  (1)哪一杯中的红塘溶解得更快一些?

  (2)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吗?

  (3)温度能够影响物质的溶解吗?

  4)如果水的温度再高一些,红塘的溶解能更快吗?

  6、填写“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

  7、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有影响。(课件出示。)

  三、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把一块方糖放入水中,怎样才能加快溶解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搅拌;改变水温;将方糖捣碎。)

  3、实验要怎么做?

  (1)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须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

  (3)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4、开云kaiyun(中国)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5、开云kaiyun(中国)生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

  四、吃糖比赛游戏

  1、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就给每人奖一颗糖。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

  2、生讨论吃糖方法。

  3、课件出示吃糖方法,开云kaiyun(中国)生选择喜欢的方法吃糖。

  4、汇报比赛结果。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

  2.科开云kaiyun(中国)技能:在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受到科开云kaiyun(中国)的严谨,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开云kaiyun(中国)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开云kaiyun(中国)事实、敢于挑战*、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

  研究制定“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计划。

  【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

  1、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2、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教开云kaiyun(中国)准备】

  可供选择的材料:食盐、小勺、玻璃棒、50毫升的小烧杯、天平、砝码、量桶、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

  答案四年级开云kaiyun(中国)生接触科开云kaiyun(中国)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开云kaiyun(中国)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二、教开云kaiyun(中国)策略:

  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策略分为以下三步:

  (一)、开门见山,聚焦重点。

  (二)、着眼设计,创新思维。

  (三)、拓展空间,启迪智慧。

  具体过程如下:

  (一)、开门见山,聚焦重点。

  在第一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一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开云kaiyun(中国)生都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知道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的展示一杯水,与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交流,你认为这杯水可以溶解多少盐?可以无限的溶解盐吗?由于开云kaiyun(中国)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肯定知道不会无限的溶解食盐。接下来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

  (二)、着眼设计,创新思维。

  第二部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首先要明确“一杯水”究竟有多少?这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容易忽略的问题。教师可以准备50毫升、500毫升的两个容量悬殊的烧杯,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发言进行引导,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明白“一杯水”的概念太模糊,要具体的量化,书上推荐的是50毫升水。

  其次“溶解多少食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因为“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盐”的这个概念不是关键,教师完全可以直接给开云kaiyun(中国)生答案,关键在于要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科开云kaiyun(中国)素养和创新思维上。因为根据平时的执教情况,我发现绝大多数开云kaiyun(中国)生采取的都是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当然这符合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知特点,也可能与开云kaiyun(中国)生事先预习、参考书本有关。但是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验设计都千篇一律与书本完全雷同,实际上也表明开云kaiyun(中国)生思维的禁锢,不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事先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课件,然后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汇报情况(也许开云kaiyun(中国)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作为科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开云kaiyun(中国)生,拓展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维,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比较、思考和选择。

  第一种实验方法:先把盐一份2克的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克了。

  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就是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盐质量,加多少勺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

  第三种实验方法。首先用天平称量12个小组盛有5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盐,加到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为B-A克。

  A(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

  B(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加入盐的质量)

  B-A(加入盐的质量))

  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开云kaiyun(中国)生后,教师要给开云kaiyun(中国)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开云kaiyun(中国)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开云kaiyun(中国)、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各抒己见。然后询问开云kaiyun(中国)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明确:

  (1)、实验操作要规范。如何用量筒量取50毫升水;天平的使用;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将搅拌、静置等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开云kaiyun(中国)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5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18克盐。然后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交流一下研究结果: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通过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际操作和体验,开云kaiyun(中国)生发现:

  第一种实验方法:

  很符合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知特点,要知道加了多少盐,就必须知道每次加的盐的质量,然后用加法相加就可以了。但是实际操作中开云kaiyun(中国)生会遇到一些问题。

  1、材料准备不明确。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实验中发现,在进行材料的准备时不清楚要准备多少份盐?也许开云kaiyun(中国)生会参考书本准备4份盐。但是实验过程中,8克盐马上完全溶解了,开云kaiyun(中国)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还要准备多少份盐才够用,只有称2克用2克。

  2、实验结果不严谨。开云kaiyun(中国)生会发现2克2克的加盐,这样计量误差太大,不需要加2克时,还是要加2克,这样结果不会很准确;其次加盐时可能会将盐弄洒,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

  当然实验材料也可以由教师准备,但是工作量太大。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即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盐),50毫升就能溶解18克左右。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9份盐,加上开云kaiyun(中国)生可能的误操作将盐弄洒,教师还要每个组额外多准备几份盐。以每组10份盐为例,我校四年级6个教开云kaiyun(中国)班,每个班60多个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验分成12个小组。那么教师一共要准备6×12×10=720(份)盐!,光是称量盐就是不小的工作量,还要将720份盐一份一份盛装好……想想就可怕!若老师来准备不现实。

  第二种实验方法:

  1、简单、易操作,符合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知特点。

  2、但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验时,发现随着刮的力度、深浅不同,还有将盐弄洒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加入的盐每勺都不一样,这样实验结果也会产生较大误差。而且我校的小药勺与它的完全不同,更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经常引起小组成员的争议。

  第三种实验方法:

  1、实验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首先不存在事先称量盐或者担心实验中将盐弄洒的问题;其次如果有开云kaiyun(中国)生不小心将水弄洒甚至小烧杯泼了,只需重新盛50毫升水,就可以展开实验了。没有前两种实验的诸多限制。

  2、实验结果更严谨,更科开云kaiyun(中国)。教师事先实验过:取一个50毫升的小烧杯盛上50毫升水,称量为83.5克;加盐致饱和,称重为101.3克,加入盐的质量为101.3-83.5=17.8克,接近理论数值18克。大多数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验结果也比前两种更准确。

  3、不足在于开云kaiyun(中国)生加盐时量的控制与把握有问题。

  这三种实验的都汇报比较以后,教师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对三种实验方法用一个进行词总结。开云kaiyun(中国)生普遍认为

  第一种实验方法:麻烦;

  第二种实验方法:简单;

  第三种实验方法:科开云kaiyun(中国)。

  这样对三种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开云kaiyun(中国)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科开云kaiyun(中国)素养。

  (三)、拓展空间,启迪智慧。

  三种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50毫升能溶解多少味精、多少糖?它们溶解的会和盐一样多吗?我们怎样来研究呢?将本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延伸。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将内容与下一节课联系起来,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次课继续研究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