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使开云kaiyun(中国)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
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开云kaiyun(中国)会解比例.
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
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开云kaiyun(中国)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开云kaiyun(中国)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开云kaiyun(中国)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开云kaiyun(中国)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开云kaiyun(中国)例2.
例2.解比例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开云kaiyun(中国)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开云kaiyun(中国)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开云kaiyun(中国)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开云kaiyun(中国)生独立解答.
2.开云kaiyun(中国)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开云kaiyun(中国)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开云kaiyun(中国)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一,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开云kaiyun(中国)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开云kaiyun(中国)预设:
(一)、自开云kaiyun(中国)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开云kaiyun(中国)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开云kaiyun(中国)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开云kaiyun(中国)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
3=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开云kaiyun(中国)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0.4:=1.2:2=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开云kaiyun(中国)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开云kaiyun(中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