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十七复习资料:亚洲的崛起

时间:2014-03-06 14:16: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以下是®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十七复习资料:亚洲的崛起》,供大家开云kaiyun(中国)习参考!

专题十七 亚洲的崛起------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
主干知识构建
Ⅰ.亚洲革命风暴
一、起因:19世纪上半期,列强加紧侵略,亚洲许多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二、性质: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三、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达了广大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Ⅱ.亚洲的觉醒
一、起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民族危机。
二、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三、特点: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和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Ⅲ.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一、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五、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一)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1.背景: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2.表现
(1)中共: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组织东北抗日武装斗争;领导“一二·九”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
(3)国民党内爱国力量: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十九路军抗日反蒋;西安事变。
(二)日本全面侵华的暴行
1.侵占领土: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大片领土。
2.南京*:1937年12月,30万同胞遇害。
3.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扶植汉*政权、经济掠夺、奴化教育)。
4.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实行“三光”政策。
(三)中国坚持抗战胜利
1.国民党正面战场
(1)抗战初期,抗战比较积极,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
(2)相持阶段,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严重恶化,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2.共产党敌后战场
(1)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
(2)相持阶段,逐渐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3)反攻阶段:1945年8月,毛泽东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各解放区发起反攻,抗战迅速取得胜利。
(四)抗战胜利的意义
Ⅳ.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
一、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1、 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二号经济大国。
二、新加坡、韩国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三、印度经济的发展
政策: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四、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1、沙、科等国迈入界富国行列。
2、两伊富裕程度仍低于海湾石油富国,战争损害了两国的经济发展。
五、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成就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建国头30年的经济成就
(1)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开展土地革命、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并采取具体措施发展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
(2)“一五”计划时期:建成近六百个重工业项目,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交通运输业成就很大;农业按计划完成。
(3)十年建设时期:建成大批重大工程,实现石油自给,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3、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