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10篇)

时间:2024-05-16 15:59: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初中二年级#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10篇)#】复习是对前面已开云kaiyun(中国)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开云kaiyun(中国)习情况对开云kaiyun(中国)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开云kaiyun(中国)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以下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10篇)》,供大家开云kaiyun(中国)习参考。



1.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一


  1、词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如“话、习、确、民”;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4、语法知识点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开云kaiyun(中国)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2.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二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3.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三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4.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四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开云kaiyun(中国)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5.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五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

  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六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世界大的黄土堆积区

  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⑷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⑸证据:①“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戈壁——沙漠——黄土)”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④“有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2、严重的水土流失

  ⑴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②植被:光秃*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响:①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⑶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地,一般降水量越大;山区地表坡度较大,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3、脆弱的生态环境

  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

  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⑴地理位置

  ①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东部濒临海洋。

  ②相对位置: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⑵范围: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

  ⑶自然条件

  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②气候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③水文:河湖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④资源:耕地、水能、矿产。

7.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七


  一、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p=F/S推导公式:F=PS、S=F/p

  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8.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八


  生物进化的原因

  1.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6.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7.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9.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九


  四边形性质探索

  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同一底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都可以密铺。

  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10.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篇十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

  (3)成就

  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xx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

  4、中共八大1956

  (1)内容:①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务;(要知道具体内容)(2)意义:良好开端;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1958年开始评价:

  (1)积极: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2)消极: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严重的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