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十篇)

时间:2023-12-06 16:37: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腊八节# #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十篇)#】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十二月初八。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十篇)。欢迎阅读参考!



1.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一

  记忆是一朵花,每年都会开得不同。腊八时节,家家都该吃上一碗粥吧。虽然,在我对粥的回忆里,这朵记忆之花起初是那么的孱弱而迷离,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迷雾给遮离住了。可是,再对往事的渐渐追溯过程中,它却慢慢的盛开了。

  确实,湿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腊八粥是再好不过了,那温暖,是会从心底笃笃实实的漾出来。

  可,最初知道腊八粥,是从冰心的一篇怀人文章中。她说:腊八粥中须有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先人的一种祥和食品。她的母亲是1930年腊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腊八粥以示缅怀。从老人那冰清温婉的笔调叙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与回忆之美。

  其实,即使不用十八种干果,腊八粥的主料和辅料也甚为复杂,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黄米,赤豆,粟子,红枣,粥成后还需有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干,这样丰富的搭配,在小时的家里,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寻觅得到的。即使现在,做这样一碗粥也常需费一番心力。

  当我提起腊八粥时,是站在一种别致的角度,置身于一个完全笃实的环境之中。于是,一时间,我的记忆里弥漫着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实,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从没有过过腊八节的。所谓的粥,就是最简单的白米粥,而那米,过来人都知道,得经过好一阵挑拣,慢慢挑去里面的砂子、石子,洗净,才会上锅。所就菜,不过是一些咸菜、酱菜之类的。再好一些,不过是粥里加些红豆、赤豆之类的辅料,调节一下。但是这种简单,却是能见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2.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二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3.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三

  腊八在中国是个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传承。杭州的张同泰也不例外。每年腊八节它都要向市民免费赠送正宗的腊八粥。因此每到腊八节这天,天色还未放亮,张同泰门口就已人声鼎沸。人头颤动。两列长长的队伍井然有序,远远望去就好似两条长龙。

  记忆中的那一年,是个寒冷的早晨。我和妈妈也去张同泰门口领取腊八粥。恰巧,邻居张奶奶排在了我们的前面。奶奶年事已高,银色的头发被寒冷的北风吹乱了。晨曦中,我感觉她比以前老了好多。奶奶为了她的两个孙子能吃到吉祥的腊八粥坚持着。时间过了好久好久,终于轮到奶奶了。好香的腊八粥,奶奶高兴地拿出了其中的一个碗。很快,满满的一碗腊八粥递到了奶奶手中。奶奶又拿出了另一个碗,可望着身后长长的队伍,望着锅里仅剩的腊八粥,

  她犹豫了,瞬间她把那个空碗放回了包里。她对妈妈说:“人太多了,大家分分吃”。妈妈赞许地点着头。我在旁边。整个过程看得一清二楚。尽管奶奶做的这件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这也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表现。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不少人都干出了省人利己的事情,但奶奶却在道德面前昂起了头。虽然奶奶没有像雷锋一样好事做了一火车。但她做好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每个人就做到和她一样,那么社会一定会更加的和谐,温馨。

4.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四

  农历腊月初八,按照家乡习俗是要喝腊八粥的。

  “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古时人们又把腊八粥称为“佛粥”,相传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苦行修道,每天只吃一麻一米,终于在那年农历腊月初八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直到现在,每到了这一天,村里附近的“金莲”佛寺里也会分发美味可口的“佛粥”给村民,据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当然我们家里也会做一锅香甜的腊八粥。头天晚上,爷爷早就把糯米、红豆、大枣、花生仁、莲子、黑豆等各种谷物放在清水里浸泡。光是看看就让人联想到这粥的美味。

  清晨一早,爷爷就拿出的高压锅将早已浸泡透的各色材料放进里面,加上清水,轻轻搅拌一下,于是那些花花绿绿的谷物在水里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爷爷点燃煤气灶,将火调至,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高压锅冒出腾腾热气,热气里散发着各种谷物混合起来的清香。爷爷把火调小了,火柔柔的,轻轻地拱托着锅底,爷爷说这样做出来的粥才好吃。又过了大约半小时,热气似乎比先前少了,但感觉更香甜更粘稠了,锅里也似乎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爷爷高兴地说:“大功告成了,腊八粥可以吃喽!”

  一碗糯糯滑滑的、香香甜甜的腊八粥摆在我的面前,一家人围坐在一个大圆桌上,吃起热腾腾的腊八粥,一碗粥下肚,口齿留香,甜甜的感觉沁人心脾,整个人都暖融融的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

5.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五

  十二月初八又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日子——腊八节。

  在这一天家家都要吃腊八粥,今年也不例外。妈妈也准备去灵隐寺领取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以保家人身体健康,于是天还没亮就出门了。到了灵隐寺看到的是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接着往前走便到了师傅们早教的大堂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投入好像注入进了自己的灵魂。终于发放腊八粥的时间到了,住持说了腊八节的来源。你们一定想知道对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怎么样听完了这个故事就到了抢粥时间。妈妈反应十分灵敏,一听到拿卷领粥就冲进了礼堂成为了"冠军"。此刻妈妈并没有停歇,而是如装了风火轮一样飞到了领粥处,拿起第一碗粥就好像得到了胜利的果实一般骄傲地举起捧着粥的手。紧接着就迫不及待的赶回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于是我喝到了香喷喷的腊八粥。

  又就是一年腊八节,我过得真开心!

6.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六

  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这些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然而我最期待的一天就是腊月初八,因为那一天是我和妹妹的生日。那一天即过生日也过腊八节。

  在过腊八的前一天,我总是高兴地欢天喜地,到了那一天大清早,鞭炮声就响个不停,就连忙起床,站在妈妈旁边看他是怎样煮粥的,首先把大米和糯米用清水洗净,到入锅中,再放一些红豆、绿豆、花生、红枣、还可以放一些板栗等,大概煮30分钟,就可以喝到美味的腊八粥,坐在饭桌前的妹妹早已迫不及待的等着喝美味的腊八粥,喝完腊八粥。到了晚上,街道里就无比的热闹。

  晚上,在屋里就能听见外面霹雳啪啦的竹炮声,我趴在窗户边看着,烟花在空中绽放,漂亮极了!我兴奋地拉着爸爸的手说:“走,我们去放鞭炮吧?爸爸:“说别急别急,你先去准备好鞭炮,我连忙去准备,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鞭炮咳烟花。希望今天能把它们都放完!”我心想。到了楼下,我兴奋地拿起鞭炮,只听“砰”的一声,烟花四溅,我高兴地拍手叫好。到了深夜,街上的很多人都回家了还没有尽兴的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回到家,我收到了许多生日礼物和祝福。

  腊月初八我最期待的一天最开心的一天,那天是我的生日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希望那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团圆幸福。

7.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七

  我时时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因为只要腊八节一到,奶奶就会熬一大锅腊八粥,供我们一家人吃。

  腊八节吃腊八粥还有一段传说哩!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年轻时,生活很贫穷,有一次被捕入牢房,在牢房中吃尽了苦头。一天,朱元璋无意中从一个老鼠洞中挖出了许多杂粮,他如获至宝,把挖出来的杂粮放到破锅里熬了一锅粥,美美地吃了一顿。后来,他当上了明朝的皇帝,整天好吃好喝,可他总是想起在牢房中吃得那一锅粥,那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于是,他宣告天下,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粥,所以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流传至今。

  做腊八粥需要各种材料,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

  材料准备好了,奶奶半夜三更就起床,我也会猫在被窝里兴致勃勃地看奶奶做腊八粥。奶奶打开高压锅把试先浸泡了一天的各种杂粮放进去,倒上水,熬大约1个多小时,粥熬好了,再洒上白糖。这时,我这个名副其实的小馋猫,就赶紧扑到腊八粥前吃起来,“啊!这粥真是香气浓郁、甜而不腻、柔软爽口啊!”我边吃边赞叹着,一家人也都围上来,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起来。一瞬间,温暖流通我的心头。

  每次想起奶奶做的腊八粥,我这只小馋猫就要掉口水了!每次想起那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腊八粥的场面,我就想每天都过腊八节。

8.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八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们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开云kaiyun(中国)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直到现在,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9.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九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至岁末。我的记忆深处又响起了小时候外婆常常教我唱的那首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些年一到腊八,我就会想起外婆煮的腊八粥。腊八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就会准备好食材,有鲜红的大枣、乳白色的莲子、黑中带紫的黑米等。腊八一早,外婆架起一口大锅,烧开水后先放入难煮的杂粮,就这样一直熬呀熬,熬到杂粮们开了花,咧开嘴笑了,再加入其他易烂的食材,继续用文火慢煮。为了防止糊锅,外婆会不时地打开锅盖,用勺搅拌几下。这期间我会一个劲地问:“外婆,腊八粥好了没?”外婆看着垂涎欲滴的我,总会慈祥地笑着,点着我的鼻尖说:“快了,小馋猫。”

  粥终于煮好了,一揭开锅盖,香气四溢。外婆盛出一碗腊八粥,加上少许白糖,小心翼翼地端给我,碗中的粥那是五颜六色,红中透着白,白里夹着黄,颗粒晶莹,我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真是香甜软滑,那种甘甜的滋味从舌尖一直流淌到我的胃里,也流入了我的心田。外婆总会一边叮嘱我小心烫,一边和我说着腊八节的来历和她小时候过的那些苦日子……让我知道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让我了解了腊八节传统的民俗,让我懂得了人要开云kaiyun(中国)会感恩!

  可是如今的外婆远在北京,我很想念她,甚是怀念外婆煮的腊八粥,那种香甜的滋味让我难以忘怀,那是幸福的味道,是外婆浓浓的爱。

  外婆,明年腊八,我多想能再喝一碗您熬的腊八粥,外婆,我想您了!

10.初三腊八节作文500字 篇十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这天,以及这天的前前后后,都应该是雪花的节日。它们像少女一样干净质朴,在这个时候轻盈地飘落人间,来了就把一切抱在怀里:村庄、田野、小院、柴草堆、麦秸垛……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袅袅地蜿蜒在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几千年的乡俗。在醇香的气息里,游子想起了母亲的呼唤,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归家的情思。

  铁锅下火苗跳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拉扯着柴草,红色的锦绸消解了乡亲们四季辛劳的酸痛,化作母亲们脸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腾中,清香飘逸。阳光的味道被各样杂粮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缕清香,散发出来。

  这清香带给我们腊月里第一丝清清淡淡的幸福。锅边那口盛满清清山泉水的石瓮还笨重地立着吗?大黑还在翘着尾巴绕着石瓮打转吗?瓮里那把厚厚实实的水瓢还悠闲地漂着吗?那只陈旧的木盆还在工作吗?木盆里还有五彩的粮食吗?金黄的小米,鲜红的大枣,白的莲子,各色各样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浓的甜香,吸引着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传达着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