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周记:爱在中秋篇一
我爱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秋季,就像一把利剑,刺向火热,留下了面无边际的寂寞。它也许凄凉,也许孤独,但,就在这样一个空洞的季节里,我爱上了秋天,更爱上了中秋节。中秋节,虽然没有春节的热闹与狂放不羁,但却从骨子里,从永远的文化中流露着一种对家人,对家乡的深沉思念。杜甫笔下的“婵娟”,李白深望的“玉盘”,这些妙笔生花的绝词佳句,更为这中秋节抹上了一层浓浓的诗意与思念。其实,中秋节表面上很空虚,但内在精神文化支撑起它成为一项传统节日,吃月饼,赏月,更成了它的代表。
千言万语,家财万贯都抵不过一顿团圆饭。秋色撩人,月亮仿佛一个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饼。手里握着小月饼,抬头一望“大月饼”,家人谈笑风生,此情此景不失为享受。中秋节不仅是团聚,更是双眼凝望,思人思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苏轼的字铿锵有力,那苏轼的诗深情意重,不管多么令人拍案叫绝,但字里行间流露的终究是对家人的那一份浓情。饱读此诗,品嚼其句,苏轼在灰暗书桌前醉酒熏天,两眼望月,深思家人,即兴大作的情景就会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月亮不仅是一种团聚的号召,更是独自一人对家乡情愁思念的倾诉对象。望着明月,想着家人,大家团聚,这才是中秋节的魅力。
中国的节日缤纷多彩,喜气洋洋的春节,朝气十足的端午节,绿色环保的植树节……还有这一家团圆的中秋。我爱我们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周记:爱在中秋篇二
凉爽的秋风赶跑了夏日的浮躁,秋风让我们尽享天高云淡风清的熏陶,秋风让五谷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当我们沉浸在这其中时,中秋节到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月儿高挂,寄寓着游子无限的思念。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
a市一宿舍楼里,一出外打工的游子独自站在窗前深思。屋内空荡荡的,圆桌上放着一盒拆开了的月饼。他打开窗子,望着夜空中那一轮金黄的圆月,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父母的身体是否安康,生活是否快乐,此刻是否在思念着他……想到这里,他的眼眶里充满一种液体,晶莹的泪花在发光。他很自责,很难过,因为他知道父母现在一定是望着天空中的孤月,泪流满面了。
出外生计,已有好几年没回家了……他不禁想起了往事。此刻,他最牵挂的是家乡的父母。于是,他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电话铃声“嘟嘟”地响,通了,电话那头传来老母沙哑的声音,“喂,妈,是我,您和爸还好吧!”他抑制住心中的涌动问道。“好,好,都很好,你不用担心,你要照顾好自己啊。”听到老母这番话,他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了,他不敢听他母亲的声音了,那会是一把利刀,足以把满怀内疚的孝子宰割。“妈,没事了,我挂了。”说完他重重地把电话扣上。
他多么希望回到家里,陪伴着二老。这对他来说是的愿望了,可是不可能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的皎洁,他只能把思念寄托于月亮,月与人是那么的近,仿拂只有月亮才能知晓他心灵深处的情感。在同一片天空下,远思两乡人,清光千里同。叹“月圆人聚襟情朗,月近人遥愁恨萌。”
关于中秋节的周记:爱在中秋篇三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他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所以我和妈妈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它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后来,妈妈让我们进屋,一进门,哇!桌子上摆满了丰盛了饭菜。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尝尝哦!”“是吗?”妈妈笑眯眯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不过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来一起吃。”
等来等去,大伯还是不回来。妈妈已经打过三、四个电话了,可他总是说“过一会就回来”、“马上就到”……七点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终于来了,我大喊一声:“吃饭了!”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红烧螃蟹、猪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鱼……就都不见了。
晚饭后不久,我们全家就坐到了阳台上。吃着月饼,听妈妈念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没有吃月饼?”看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周记:爱在中秋篇四
打开手机,“中秋节”三个字立刻印如眼帘。这是我第一次没在家过中秋节,感觉有点孤单。
上好晚自习,我放慢了脚步,抬头仰望了很久,却不见那本因出现的月亮,令我有些失望。
从古至今,人们对月亮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必说李白“望明月,思故乡”的诗句,将个人感情与自然容为一体,也不必说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所抒发的那种孤独寂寞的情怀,单是苏东坡关于月的诗句,就足以使人折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东坡居士失意之月;“对酒卷帘邀明月”是他兴酒之月;“月明如霜”和“三更月到床”则是他的异乡之月。其实,月儿本无情,倒是人多情,于是多情的人,把无情的月看作知己,当作朋友。因此,王维独居山中,却不觉孤独,“独居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不正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可惜今晚没有月亮,无法让我抒情感慨一番。明月几时有?
关于中秋节的周记:爱在中秋篇五
今晚的月儿格外圆,今天的月饼格外甜。因为,今天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我坐在阳台上,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味着这香喷喷的月饼,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一轮若隐若现的明月也爬上星空。我想到了丑女无盐的故事。想到她曾虔诚地拜月,纯洁的月光将她熏陶的一干二净,后被人挖掘,成大器。
我又拿起一块桂花下的月饼,轻咬一口,眼前仿佛出现满园桂树,就连月亮上那若有若无的花纹,在我眼中都成了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奶白的月光一泻千里,将我的思绪牵到了外面。我不禁想起了不在身边的朋友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在沐浴着这月光。回想我们的友谊,我的嘴角扬起了微笑,拿起手机,一句“中秋快乐”足以表达我想说的一切。
真好!在这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团聚,这就足够了。我看了看爸爸妈妈和蔼和亲的脸,又想起了许多不能团聚的家庭,幸福感油然。月饼象征的团圆,那么就愿我家永远团团圆圆!
恬淡的月亮仍在微笑着,将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