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课件篇一:红军不怕远征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开云kaiyun(中国)法、说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
(2)本课也是我们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通过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八年级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开云kaiyun(中国)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开云kaiyun(中国)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开云kaiyun(中国)习,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和难点为:
1)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伟大意义。
2)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二、教法开云kaiyun(中国)法
1、教法(有三)
1)、问题导开云kaiyun(中国)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实现由重“讲”到重“开云kaiyun(中国)”的转变;
2)、探究讨论法——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兴趣,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
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
2、开云kaiyun(中国)法(有二)
(1)联系比较法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分析比较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我从4方面来说明,导入新课,开云kaiyun(中国)习新课,思维拓展,巩固练习。
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播放《我的长征》电影片断,(播放)播放中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电影片断展现了我国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开云kaiyun(中国)生回答后,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兴趣。
2、开云kaiyun(中国)习新课
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合作探究
首先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合作探究,进入此环节后出示导开云kaiyun(中国)提纲,导开云kaiyun(中国)提纲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设计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步骤:
A阅读课文——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以开云kaiyun(中国)为主
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开云kaiyun(中国)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列出长征的路线,教师做随堂指导。
B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初步掌握了长征概况后,针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问,提出问题,以纸条的形式,送递老师。
C探究讨论——合作探究、竞争意识
教师将开云kaiyun(中国)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交由开云kaiyun(中国)生,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连同导开云kaiyun(中国)问题向全班展示。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合作探究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开云kaiyun(中国)为主设计活动,突出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地位。
(2)、整体感知、建构体系
在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开云kaiyun(中国)的基础,教师和开云kaiyun(中国)生一起做一个知识性的总结,并进一步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A、读图添图——突破重点
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我采用读图填图的方法,出示长征动态路线图,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进一步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并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B、比较分析——突破难点
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对比分析和出示材料的方法,首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比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遭遇的结局的不同,得出结论。然后出示材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深入分析正确评价遵义会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3、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思维拓展。
出示纪念长征的图片,提出问题,我设计的意图是贴近开云kaiyun(中国)生生活,点名纪念长征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
4、巩固练习
练习题我节选了影视资料《长征七律》。选择这一材料有三点好处(1)渲染气氛,升华感情,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这段材料的歌词既是巩固练习的材料,真实材料的应用,可以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将开云kaiyun(中国)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3)可以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
总之,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力求体现教改精神;明确教师的职责和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任务,师生互动,教开云kaiyun(中国)相长。所有问题都力争在课堂上解决,达到“教得轻松”,“开云kaiyun(中国)得愉快”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效果。
四、板书设计
板书形式的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了整理概括,可以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更加条理的理解这段历史。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八年级历史课件篇二:甲午战争
一、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特点,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积极性,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主动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对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开云kaiyun(中国)的校情和开云kaiyun(中国)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开云kaiyun(中国)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开云kaiyun(中国)习。
(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从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思考、讨论,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参加到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作用,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历史的兴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开云kaiyun(中国)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开云kaiyun(中国)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开云kaiyun(中国)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开云kaiyun(中国)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开云kaiyun(中国),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情境,圆满完成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五、教开云kaiyun(中国)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上做了
变动,教开云kaiyun(中国)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开云kaiyun(中国)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开云kaiyun(中国)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开云kaiyun(中国)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初衷。
七、说板书设计:(略)
初中八年级历史课件篇三:收复新疆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收复新疆》,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和教开云kaiyun(中国)程序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重点、难点四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外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收复新疆》则是这条主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重点、难点。
2、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①知识目标:通过开云kaiyun(中国)习,使开云kaiyun(中国)生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掌握新疆行省的设置。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海防”“塞防”之争的讨论,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看《收复新疆示意图》,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历史图表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评价左宗棠,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开云kaiyun(中国)习左宗棠“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因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以左宗棠为首的爱国官兵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之举,是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4、难点:
①“海防”“塞防”之争。因为初中开云kaiyun(中国)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问题。
②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价的必要性。因为中国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对于初二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
二、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
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开云kaiyun(中国)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点。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多媒体辅助下的问题情境教开云kaiyun(中国)法、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程序(包括创设情境、新知探索、知识提炼、练习巩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伴着熟悉的新疆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那欢快、优美的旋律,欣赏一段表现新疆美丽风光的纪录片;然后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和风土民情;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后,导入本课。
用歌曲和视频创设情景,直观生动,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一下子抓住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间的松散状态直接进入开云kaiyun(中国)习状态,为下一个环节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做好心理准备。
2、新知探索:(包括新疆危机、收复新疆和治理新疆三个方面)
(1)新疆危机:教师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看书阅读课本并归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危机的表现。
这一目的内容条理、清晰,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阅读及思考,可以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能力以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2)收复新疆:包括两个问题:海防、塞防之争和收复新疆的过程。这两个问题,前者是本课的难点,后者是本课的重点。我对难点的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步:屏幕显示中国地图,闪烁新疆和台湾,教师指出在新疆遭受侵略的同时,我国的台湾也受到美、日的侵略,东南西北都处在多事之秋,哪头为重呢?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第二步:屏幕出示两段史料,分别代表海防论者的观点和塞防论者的观点。然后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李鸿章
“海疆之患不能无因而至,其所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王之韶
第三步: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分组讨论这两种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四步:屏幕出示史料:“海防”与“塞防”并重论者左宗棠的观点。并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通过阅读这段材料,可以让那些在讨论中走进死胡同的开云kaiyun(中国)生,产生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认识左宗棠高瞻远瞩,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观点,才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加深开云kaiyun(中国)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正确性的理解。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
通过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史料展开讨论,然后再通过史料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深切体会“手心手背都是肉,东南西北都得要”的道理,达成共识。既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运用历史文献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攻克了难点。
对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来解决的:
第一步:屏幕出示左宗棠的画像及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词句。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受左宗棠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并形成感性认识。
第二步:屏幕上出示五个问题,教师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看书、思考、讨论,并依次回答
其中①左宗棠分几步把新疆收复回来的?②在驱逐阿古柏的过程中,左宗棠采取了怎样的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结果如何?和③左宗棠是怎样收复伊犁的?着重考察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能力、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④在收复伊犁的过程中,左宗棠为什么没有采取军事打击的方式而采取了外交途径?着重考察开云kaiyun(中国)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会要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⑤中国政府通过《改订条约》收复了伊犁,但同时付出了大块土地和900万卢布的赔款,是否值得?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攻克方法:
屏幕出示《收复新疆示意图》,教师在图上点明伊犁这座山城位置的重要性,就可以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理解这一难点。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用全局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结合屏幕上的《收复新疆示意图》,复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利用历史图表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有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这部分内容是把重点知识分解,设置为若干个小问题,引起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考和讨论,每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加深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所开云kaiyun(中国)内容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
(3)治理新疆:
由于本目知识简单明了,我通过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明白两个问题:左宗棠建设新疆和清政府设立行省。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认识这些措施为巩固西北边防、防御沙俄侵略起了积极作用。
然后,教师再适当补充西部大开发策略和新疆的发展,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
在新知探索之后,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评价左宗棠。同时教师要指出,这节课我们仅仅了解了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还不是完整的左宗棠,在开云kaiyun(中国)完第六课《洋务运动》之后,可以结合前后所开云kaiyun(中国),对左宗棠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知识提炼:
通过板书进行知识提炼。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全面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便于开云kaiyun(中国)生理解掌握,加深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整体印象。
4、练习巩固: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夯实基础,巩固重难点,拓展思维能力,并检查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听课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通过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师生共研,达成共识,体现一种多媒体辅助下的问题情境教开云kaiyun(中国)特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