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开云kaiyun(中国)模拟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0-02-13 16:18: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教师招聘#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开云kaiyun(中国)模拟试卷及答案#】2020年的特岗教师招聘快要开始了,大家准备的如何了?©无忧考网准备了《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开云kaiyun(中国)模拟试卷及答案》,供考生参考练习,更多模拟试题及辅导资料,请关注©无忧考网教师招聘频道。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开云kaiyun(中国)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作者是(  )

  A.昆体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创始人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涂尔干

  D.沛·西能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对人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社会活动

  4.经常被人称为“危机期”的年龄阶段是(  )

  A.幼儿阶段

  B.小开云kaiyun(中国)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5.因材施教原则针对的(  )

  A.天才儿童

  B.后进生

  C.特长生

  D.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

  6.“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

  A.1958年

  B.1982年

  C.1990年

  D.1995年

  7.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在教室和校园以外开展,是为了(  )

  A.实践课堂所开云kaiyun(中国)的知识

  B.扩大开云kaiyun(中国)生活动领域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8.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所必须遵循的(  )

  A.教开云kaiyun(中国)原理

  B.教开云kaiyun(中国)程序

  C.基本要求

  D.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

  9.我国中小开云kaiyun(中国)生主要应用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是(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0.开云kaiyun(中国)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

  A.目标

  B.途径

  C.动力

  D.内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主要影响,一是表现在______上,二是反映在______。

  12.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开云kaiyun(中国)科以及目的、内容、范围、______和______的总和。

  13.陶冶教育主要有人格感化、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4.教师的能力素养,一般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开云kaiyun(中国)能力;______能力;______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

  15.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是根据______和______提出的,是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6.循序渐进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中的“序”,是指______和______。

  17.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它的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8.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_和______。

  19.体育以______为基本内容,体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的两大职能是什么?

  21.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2.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试论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6.D 7.B 8.C 9.A 10.C
  二、填空题
  11.教育观点 教育内容
  12.分量 进程
  13.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14.语言表达 组织管理
  15.教育目的 教开云kaiyun(中国)规律
  16.开云kaiyun(中国)科内在的逻辑系统 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识顺序
  17.道德知识 道德判断
  18.基础 可能
  19.身体活动 增强体质
  三、简答题

  20.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有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2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教师要从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际出发,以启发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开云kaiyun(中国)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开云kaiyun(中国)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开云kaiyun(中国)则殆”,准确地阐发了自觉思维与开云kaiyun(中国)习知识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要求,这就是启发性原则的来源。

  贯彻启发性原则,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点;还要充分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其次、教师要启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阔视野,活跃开云kaiyun(中国)习气氛,并且注意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的习惯;后,教师要循循善诱,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主动性,因为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求知欲和开云kaiyun(中国)习态度,对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22.选择德育方法,首先依据的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选择德育方法要考虑这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掌握德育内容,形成相应的品德能力,以符合总目标的要求;又要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相应的德育方法也不同,以符合具体目标的要求。

  其次,选择德育方法要依据德育内容。德育内容不同,决定采用的德育方法也必然不一样。比如: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主要运用说服教育法;而*道德方面的内容则主要运用榜样示范法和陶冶教育法。

  后,选择德育方法还依据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小开云kaiyun(中国)低年级开云kaiyun(中国)生应常用榜样示范法,而少用或不用自我教育法。从个性差异上看,对骄傲自满有虚荣心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奖励应慎重运用;而对懦弱、缺乏自信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则应多表扬并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继续进步的勇气和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

  答题提示:此题和选择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的依据这一问题相类似,可联系在一起加以区别和记忆。

  23.班主任要带好班级,教好开云kaiyun(中国)生,必须有自己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共有五种主要工作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开云kaiyun(中国)生。这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要求处理好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开云kaiyun(中国)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4)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目的是步调一致,构成合力。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计划一般分为开云kaiyun(中国)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四、论述题

  24.人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对开展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甚至受到某种限制。那么,教育应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呢?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身心发展。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从量变产生质变,使人的身心发展又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每—阶段,开云kaiyun(中国)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年龄特征,这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阶段性,要注意教育内容上的过渡和衔接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开云kaiyun(中国)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所谓不均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一时期快些,另一时期慢些。现代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发现:3岁~5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培养独立性的佳期,4岁~5岁儿童视听觉发展到较高水平。青少年时期抓紧教育,采用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相应的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的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和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致是相同的,各阶段的年龄特征也大致一样。可变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会发生某种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可变性,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潜能,以加速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发展。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同—年龄阶段中不同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既可能表现在不同开云kaiyun(中国)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上,也可能表现在不同开云kaiyun(中国)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因此,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获得大发展。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开云kaiyun(中国)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传统教育开云kaiyun(中国)的是(  )

  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开云kaiyun(中国)体系中的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是(  )

  A.心理开云kaiyun(中国)

  B.教育哲开云kaiyun(中国)

  C.教育开云kaiyun(中国)

  D.教育经济开云kaiyun(中国)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

  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  )

  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  )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6.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开云kaiyun(中国)

  B.分组教开云kaiyun(中国)

  C.模拟教开云kaiyun(中国)

  D.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

  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的一种(  )

  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展

  D.改革形式

  10.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性主要地体现在(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开云kaiyun(中国)是研究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社会科开云kaiyun(中国)。

  12.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3.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______。

  14.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_。

  16.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下开云kaiyun(中国)生______的特殊______过程和发展过程。

  17.循序渐进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中的“进”是指:①______②______。

  1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和实践性。

  1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______计划和______计划。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1.德育为什么把说服教育作为主要方法?

  22.教育目的有何重大意义?

  23.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A 6.D  7.B 8.C  9.B 10.C
  二、填空题
  11.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12.教会 骑士
  13.社会分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法纪 道德品质
  15.教书育人 带好班级,教好开云kaiyun(中国)生
  16.个体 认识
  17.教开云kaiyun(中国)速度 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深度
  18.自愿性 灵活性
  19.开云kaiyun(中国)期 具体行动
  三、简答题

  20.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人是生产力中重要和关键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这些人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能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是第—生产力。通过教育,可以使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知识从原来为少数人掌握到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但它也能承担生产新的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一旦在生产中被应用,就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21.说服教育法的特点在于正面教育,启发自觉,以理服人。在德育方法体系中,说服教育法是运用广泛、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这是由于:

  (1)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是不能自发产生的,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教育才能获得。

  (2)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不能强制。

  (3)说服教育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而且还能影响开云kaiyun(中国)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完善。

  可见,说服教育法对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都普遍适用,在每一年龄阶段都离不开,而且教育者不论采用哪一种德育方法,都要伴之以说理教育法。

  22.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要求,其意义在于: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教育目的这个中心进行的。确定开云kaiyun(中国)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选择教育方法,都要从教育目的出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要求。反之,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工作是否成功,必然要以教育目的为标准进行衡量,看教育目的实现状况,所以,教育目的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复杂活动,周期较长,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教育工作必须有计划和有系统地进行。因此,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给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指出共同遵循的方向,使大家步调一致,紧密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教育目的指导意义和导向功能。

  23.主体性是教师劳动手段的重要特点,与其他劳动明显的不同。这种主体性包含两层意思:

  (1)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存在于教师主体本身,即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格等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教师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

  (2)教师在使用教材、挂图、模型等这样一些物化的劳动工具时,必须经过一个主体化过程,将凝聚在其中的智能和情感完全转化为教师主体的东西。

  四、论述题

  24.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虽然受社会生存方式制约,但具有自己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有自身的继承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的改变会引起教育性质和目的等方面的变化,但不是所有方面都会改变。任何一种教育,就其思想、内容、制度、方法各方面看,都是在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教育有其自身的继承性。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作为意识的教育,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联系,与教育相互作用。其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一是表现在教育观点上,二是反映在教育内容上。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来说,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存在。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灭亡之后,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并不立即消亡,仍然会存在一个相当时期。与此相反,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超越当时政治经济的局限性而产生,表现出不平衡性。

  总之,一定的教育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教育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我们既不可否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不能把它夸大到绝对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