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它给予每一个人的分量,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人,不懂得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十分拖拉,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只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都臣服于他的脚下。
当代的宇宙开云kaiyun(中国)家、理论物理开云kaiyun(中国)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就是这样一位让宇宙万物都臣服于他脚下的人。
阅读完这本世界科开云kaiyun(中国)著作《时间简史》,使我明白了许多。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他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挪移,空间越来越大,逐渐变成地球。因为有地球,才有了人类,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开始收缩,可能收缩成一个占有空间的点。
霍金教授对科开云kaiyun(中国)和人类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和努力。我们现在的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十分发达。从这个星期四的创客科技节活动,我深深地感到科开云kaiyun(中国)的奥妙。这次科技节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可能很多科开云kaiyun(中国)奥秘和道理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有多么幸福。在霍金教授21岁时,他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面临死亡的他依旧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更加努力。他超越时间与和空间,与死神做斗争。他创下的成就令代代人铭记。霍金教授面对这么大的困难都坚持并努力,幸福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我们应该开云kaiyun(中国)习霍金教授这样的精神,并劝告身边的人也这样做,说不定某天就会成为拯救世界的科开云kaiyun(中国)家。
时间简史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科开云kaiyun(中国)、关于宇宙的知识也让我对宇宙的神秘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想去了解和关注它,去感受宇宙的无限,去感知那遥远的夜空。同时,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做事情会更坚持和努力!
虽然我只是时空间中那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在那么多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篇二】
寒假里,我在我家附近的《文墨书苑》买了一本《火鞋与风鞋》。这本书的封面,特别清新淡雅,看了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一棵高大的树底下,父亲和儿子正躺在草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絮絮私语……一只蝴蝶正在父亲的鞋尖上翩翩起舞,男孩穿的是红色的皮鞋,就是题目中的“火鞋”,父亲的脚上穿的黄鞋就是“风鞋”。我特别喜欢它。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女作家乌尔苏娜。韦尔夫尔。它以父子俩四个礼拜的漫游生活为主线,串连一个个优美的故事,给人以心智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阅读一本好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人公小迪姆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孩子:全班数他最胖;全校数他最矮;家里又最穷;迪姆的爸爸是个鞋匠,但是却靠他那双巧手养家糊口。可就在他满七岁生日的时候,他却惊喜地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做鞋匠的爸爸亲手为他缝制的鞋子(一双火鞋),穿上这双新鞋子,带上妈妈亲手缝制的背囊,跟着父亲走进大山,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活。一路上父亲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引导他,并讲述了《老鱼》《星星兔》《伤心的小黑羊》《长鼻婆娘》等妙不可言的故事。《星星兔》这个故事让迪姆战胜了黑暗和孤独;《伤心的小黑羊》让他知道: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所谓的美丑,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的;《长鼻婆娘》让他远离生气,重新快乐起来。在父亲的关爱下,迪姆渐渐地变得自信起来:他不再把自己个矮、体胖,看成是不幸的。重新认识了爸爸、妈妈和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
我想:迪姆在与父亲漫游的历程中,是幸福的;听父亲讲故事,是幸福的;拥有这样的父爱,是幸福的。跟迪姆相比,我更幸福。迪姆过生日时,他想要什么却因为家里穷而买不起!而我呢?生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在我生日的那天,爸爸老早就去定蛋糕,还为我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可口的饮料,还让我邀请了班里的好朋友……
跟迪姆相比,我更是幸福的。虽然迪姆不幸,但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一路上耐心地引导他,让他告别自卑,变得自信起来。
父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串联在迪姆人生的道路上;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迪姆走向成功。
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无与伦比的。沐浴在父爱的温暖中,我们快乐地成长着。让我们开云kaiyun(中国)会感恩父母,回报他们吧!
【篇三】
乡愁埋藏在岁月的日子里。这么多年,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都总想着回去故乡。
那儿很美,如梦一般。
鲁迅先生的故乡是极冷的,总有北风凛冽地刮着;而我那儿是不惧寒风的,深冬时,故乡总有青秀的山四面罩着,像一个婴儿躺在摇篮里,那样暖和;那儿的天也不是苍黄的,而是碧蓝的如一块玉,水也终年绿着;那儿也不是荒村,稻麦在田里垂着,青灰色的瓦上也闪烁着明亮的光。
那是什么时候的故乡呢?好像忘却了,只记得那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一片欢笑里,露水滴到台阶上“叮咚”作响。
如今再回到故乡,我却再也看不见露水了,更多的是飞扬的尘土。青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倒下的树木。没有人再种庄稼,自然就没有了那些金黄的稻麦——还有谁能照顾他们呢?故乡的人似乎也都不笑了,黄昏时分,我只能听见他们劳累了一天后的叹息。
我疾步行走,在钢筋水泥中寻找,却再没找到那些青灰瓦的房子。行走在那些肮脏的水泥房间,让我痛苦不堪。
凛冽的风,苍黄的天,荒凉的村……我的故乡和鲁迅先生的故乡,竟也是一样的。
几年前,爷爷奶奶都是健在的。奶奶甚至还独自一人,专程来虎门照顾了我三年。爷爷一辈子没离过故乡,便也不再离开了,执意守着那栋老房子,但终也是行得路。可这次回去,爷爷却坐在了轮椅上,由奶奶推着,行得慢极了。
忽又记起父亲说的:
“你爷爷奶奶也都将是不久于人世的了。如果他们死了,我也就没有必要再回去了。”
鲁迅先生回故乡,不也是为了接他的母亲吗?除了他的母亲,他在故乡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
原来,我们都是如此。当一个地方没有什么再值得我们牵挂的时候,我们的美好和憧憬,也就随之破灭了。我不禁为故乡流下了两行热泪。
可我还会回去,哪怕只抱着一丝丝希望。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本无所谓无的。”毕竟,那是我曾经美丽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