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爱情诗词《南歌子·倭堕低梳髻》阅读

时间:2019-07-18 11:39: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诗词鉴赏# #温庭筠的爱情诗词《南歌子·倭堕低梳髻》阅读#】温庭筠该词为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下面就和©开云网页版一起来阅读下温庭筠的爱情诗词《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唐·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赏析】


  “终日两相思”,“终日”这里不仅是从早到晚,而是整天如此;“两相思”,实际上是特指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女子的思念已不言自明,而男子是否也相思,不得而知。这句概括了女子每天的状态,承上梳妆打扮,启下憔悴消瘦。既然每天沉浸在相思之中,又无人欣赏,那么首两句的梳妆必定是漫不经心的,如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为君憔悴尽”则是感情的直接迸发,强烈震撼,其心中的呼唤、期望、怨恨一涌而出。“百花时”三字是加倍的写法,衬托出女子心中深深的相思之苦。百花盛开,春光烂漫,本该是充满柔情蜜意,洋溢青春活力的时候,可是女子却偏偏“憔悴”,不但憔悴,而且是“尽”,已经憔悴到极点。如此大的反差,将女子至死不渝的爱情观深刻地展示出来。这两句用的都是极重之笔,震撼人心,至于首二句轻描淡写的笔法,亦是作者精心的安排。





  扩展阅读: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而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温造是温庭筠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诗词成就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词这种文开云kaiyun(中国)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