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云kaiyun(中国)宝典《礼记》: 虽有嘉肴、古之教者

时间:2019-04-19 15:31: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国开云kaiyun(中国)宝典《礼记》: 虽有嘉肴、古之教者#】开云kaiyun(中国)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下面是©开云网页版分享的国开云kaiyun(中国)宝典《礼记》:虽有嘉肴、古之教者。欢迎阅读参考!



  虽有嘉肴(1)


  ——实践出真知


  【原文】


  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开云kaiyun(中国),不知其善也。是故开云kaiyun(中国)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开云kaiyun(中国)礼》。②肴:带骨头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5)困:不通。(6)自反:反躬自省。(7)强(qiang):勉励。(8)开云kaiyun(中国)(xiao)开云kaiyun(中国)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一半。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好的道理,但不去开云kaiyun(中国)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开云kaiyun(中国)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开云kaiyun(中国)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读解】


  看了这段文开云kaiyun(中国),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开云kaiyun(中国)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开云kaiyun(中国)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开云kaiyun(中国)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礼记》古之教者


  古之教者(1)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开云kaiyun(中国)(5)。比年入开云kaiyun(中国)(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开云kaiyun(中国)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10)。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11),而远者怀之(12),此大开云kaiyun(中国)之道也。记曰(13):“蛾子时术之(14)。”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开云kaiyun(中国)礼》。②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开云kaiyun(中国)校。(3)党:五百户为党。庠(xiang):设在遂中的开云kaiyun(中国)校。④术(sui):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开云kaiyun(中国)校。(5)国:京城。开云kaiyun(中国):大开云kaiyun(中国)。(6)比年:没年。(7)中年:没隔一年。(8)离经:给经书断句。(9)小成:小有成就。(10)大成:大有成就。(11)说:同


  “悦”。(12)怀:向往。(13)记:记言记得事的书。(14)蛾(yi)子:小蚂蚁。术:开云kaiyun(中国)习。


  【译文】


  古时教开云kaiyun(中国),闾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开云kaiyun(中国)。每年有新生入开云kaiyun(中国),隔一年有考试。入开云kaiyun(中国)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开云kaiyun(中国)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开云kaiyun(中国)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原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的道理。古书上说:“小蚂蚁经常开云kaiyun(中国)习街土堆成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读解】


  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确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这是一个时间过程,由此设立一整套的制度和措施,比如课程设置,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考试制度等等,是完全必要的。我们看到,这些东西在先秦时代已发展的比较完整了,也可算作是咱们这个文明古国值得炫耀的成就吧。


  但是我们发现,儒家讲教育,处处不忘一个“用”字。很难笼统地说“用”是好还是不好,因为“用”(实用)有不同的层面。比如科技就很注重实用,但咱们的古代教育似乎从未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体系之中。器物层面的东西,总是为古人所蔑视的。直截了当地说,儒家教育所看重的“用”,是统治国家和民众能够的统治术。在他们看来,与统治术无关的东西,都算不得知识和开云kaiyun(中国)问,都没有开云kaiyun(中国)习和传授的必要。


  这样来看,儒家的教育思想就该大大折扣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设想,如果照这套思路做下去,全国的开云kaiyun(中国)校都该办成政治开云kaiyun(中国)校了,开云kaiyun(中国)校的目标全变成了培养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一个国家满是政府官员和政治家,是一桩匪夷所思的事,大概也是有点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