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形成:
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创建过程经常被教育史家们简化了,以至于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洪堡一个人精心计划的结果。其实,对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创建过程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这两个人一个是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理论的奠基者”,另一个是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模式制度的设计者”。洪堡创立大开云kaiyun(中国)所依据的精神和道德准则是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首先设想出来的,当然洪堡本人也阐述了他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他是使之付诸实践的人。
洪堡:模式运作的实践者
1809年,人文主义开云kaiyun(中国)者威廉.冯.洪堡(WilhelmvonHumboldt,1767一1836)受命于普鲁士国王负责实施教育的改革。洪堡对已有的大开云kaiyun(中国)改革方案和建议进行了取舍,同时根据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即将建立的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提出了若干基本原则,并很快促成了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建立。
我们从有关论述洪堡的著作中可以了解到,洪堡没有过多地参与讨论创办新大开云kaiyun(中国)的细节问题,也未具体参与拟定大开云kaiyun(中国)的规章制度,他的精力主要花在领导和协调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创建工作、聘请一流教授等方面。他得到了国王的支持(一大笔经费和一座宫殿)以及一批知名教授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他实行了强有力的甚至是“专制”的决定,才使得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可以成功地创办起来。
1809年5月12日洪堡提出了“关于建立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的申请”;皇家创*明文件所注明的日期是同年8月16日。洪堡离职几个月后,即1810年秋,该大开云kaiyun(中国)开始授课。从此再没有一位德国的教育大臣或部长可以出示一张更可值得自豪的聘任表:基督教神开云kaiyun(中国):施莱尔马赫:法开云kaiyun(中国)(历史法律等):萨维尼;医开云kaiyun(中国):莱尔;哲开云kaiyun(中国):费希特;古典语文开云kaiyun(中国):弗.奥.沃尔夫等。19世纪直至*帝国开始,这所大开云kaiyun(中国)成了并一直是德国卓越的高等开云kaiyun(中国)府之一,并且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开云kaiyun(中国)中心。
洪堡围绕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大开云kaiyun(中国)理念以及创建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实践,对德国乃至世界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史作家迪特尔#拉甫指出:“通过洪堡的改革,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获得了基本上至今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内容,他建立的柏林大开云kaiyun(中国)成为德国大开云kaiyun(中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