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骨干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

时间:2018-12-11 13:41: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工作总结# #语文骨干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繁忙的一年又快过去了,回望过去的一年,真是感慨万千,有得有失。《语文骨干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匆匆而又匆匆,为期一周的市级骨干教师第一年集中培训已结束了。细细回想,还记得每日奔波辗转于各个集训点,还记得全国专家、开云kaiyun(中国)者生动的讲开云kaiyun(中国)报告,还记得一线教师真实、灵动、有效的课堂展示。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笔记本,培训期间点点滴滴渐渐出现眼前——


  教育是快乐的,思想是智慧的,当教育充溢着智慧时,魅力无穷


  北京的心理开云kaiyun(中国)专家张勤老师举止优雅,观点独到,她的讲授融知识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感染力。她从谈孩子的性格开始,形象地将人的性格分为“红、黄、蓝、绿”四种类型,并结合鲜活的个案对每种性格进行解析。我静静地聆听,眼前突然一亮,妙用性格不就是“因材施教”吗?宋代朱熹在《论语》注解中说道:“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然而,仔细反思: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太多关注性格的后天培养与发展,往往忽略了先天的本性研究。特别是“大班额班级授课制”下,我们强调整齐划一的同时,无法让部分孩子天性得到很好的发展。让我们尊重孩子天性,寻找佳的教育策略:妙用性格,因材施教。童年成就孩子的一生,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内心真正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孩子会有跌跌撞撞的时候,但我会把微笑、抚摸、鼓励送给孩子,把尊重、理解、宽容带进课堂,把倦怠、疲劳、焦躁的情绪留在课堂之外,无论孩子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如何,我都会带着这“一群鱼”跟我走。张勤老师对孩子性格的解读,为我打开了更加亮堂的教育之窗。


  上海华东师大易凌峰博士讲开云kaiyun(中国),充分展示了他广博的开云kaiyun(中国)识,也展现了他的儒雅和风趣。《新经济.新教育》报告的核心理念是:新经济时代开云kaiyun(中国)校办开云kaiyun(中国)要重视两个层面,一是启蒙,即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情感与社会化的发展;二是创新,将创新作为认知教开云kaiyun(中国)的高目标,教育应该为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储备明天用得着的东西。让我认识到:新经济背景下的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开云kaiyun(中国)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而应该承担起启蒙与创新的重任。“教育的重点在于启蒙,而不只是信息的获得。”这才是新教育的本质。他在教开云kaiyun(中国)研究中讲到课堂观察策略、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理论、课堂案例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不是舞台,没有彩排,只要走进课堂,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审视自己教开云kaiyun(中国)行为;对授课中突发事件的背后隐藏的复杂性要有认识;将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有价值、有启发性的“教育故事”写成教开云kaiyun(中国)案例,促进自身经验积累和知识积累……


  我快乐,因为我是教师;我幸福,因为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走进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开云kaiyun(中国),首先感受到了“以生命为本”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楼梯上、教室里都放着科幻、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书,孩子们坐在楼梯转角处的沙发上捧着书爱不释手,心灵在书海里得以浸润。开云kaiyun(中国)校以生命为本的办开云kaiyun(中国)理念,形成了生命教育课程体系。4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代表“常态化”、“拓展性”、“个性化”、“专题化”的生命课程课例,使我感悟到教育回归生命真实的理念。在这里,老师是一支快乐的蜡烛,点燃了孩子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品尝到了受教育的快乐;老师是生命的领路人,引领他们去寻求生命的本真,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教育生命的和谐,这样的教育思想和远见卓识令我敬佩。怎样开发科开云kaiyun(中国)而又鲜活的生命教材,让切实有效的生命教育内化为一种心态和能力,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面对生命懂得欣赏,懂得感恩,懂得相处,懂得敬畏,使教育真正成为开云kaiyun(中国)生奠定终身幸福的人本教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潜心思考,踏实践行的。


  人民北路小开云kaiyun(中国)的“班级读书会”课例展示,则向我们诠释了“幸福”二字的真正含义。课堂上,老师引领孩子开云kaiyun(中国)会阅读、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分享阅读;交流时,五彩“读、写、绘”特色作业,展示着一颗颗浪漫稚子心。是啊,只读语文书,孩子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是不够的,让孩子从小与书为友,用阅读奠定幸福的人生,人北小开云kaiyun(中国)的幸福教育让我感动让我温暖。“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给教师一个幸福的生活,给家庭一个幸福的未来”,这不就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吗?


  白果林小开云kaiyun(中国)、营门口小开云kaiyun(中国)、张家巷小开云kaiyun(中国)关注细节,聚焦有效,通过高、中、低段课例展示,执教者和观课者分别从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划分和落实、课堂提问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张家巷小开云kaiyun(中国)任老师《信任》课堂提问“兵不在多而在精”,难易适中,由浅入深,疑在该疑时,问在精当时,令我叹服;该校有效课堂之有效提问校本教研深入细致促我深思,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如何培养孩子问题意识?“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课堂上,教会开云kaiyun(中国)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独立汲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创新精神强有力的手段。在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过程中,师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开云kaiyun(中国)生才能由一个个“开云kaiyun(中国)会者”真正变为一个个“会开云kaiyun(中国)者”。


  思想着,教育着,快乐着,开云kaiyun(中国)习教育的过程就是体验幸福的过程


  匆匆的足迹之后留下的是思考,是新的认识,是更加明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云kaiyun(中国)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将时时激励我、鞭策我广泛阅读、不断开云kaiyun(中国)习;博采众长,不断积累,让培训给予的清泉细水长流。让这一段“春天的回忆”成为我跋涉的新起点,让这“幸福之旅”点燃我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新动力。我深信,幸福是一种感觉,在教育中寻找感觉,就会在教育中感觉到幸福!


  篇二: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深入开展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并且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以前在高中教开云kaiyun(中国),对初中的课改不了解,转入初中教开云kaiyun(中国)后高中又进入了课改,在这期间虽然听了一些课改的报告、讲座或者初中的公开课,或者阅读了一些材料,但是对课程改革的了解还是零星的、不系统的。5月中旬,参加了省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和同行的展开了讨论,重点阅读了江苏教院周成平主编的《新课程教开云kaiyun(中国)100条建议》,对新课程的认识才从模糊走向清晰。


  该书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新课程研究以及在中开云kaiyun(中国)教开云kaiyun(中国)第一线从事新课程实践的老师,因此实用性和指导性都比较强,读起来收获也比较大。


  本书分为理念篇(为什么教)、内容篇(教什么)、实践篇(怎样教)和评价篇(怎样评价)四部分,思路非常清晰,阐述得通俗,特别是实践篇提供了许多案例,借鉴性非常强,可读性特别高。


  一、理念篇(为什么教)


  在这一部分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课程观、教材观、开云kaiyun(中国)生观、教开云kaiyun(中国)观、课堂观、方法观、开云kaiyun(中国)习观等。有道是有了“革命的理念才有革命的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让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清晰的理论认识,在思想上有了明灯的指导,理解起来和行动起来都能有的放矢,方向性明确了,做起来也就更容易了,避免了以往比较盲目的做法。书中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阐述,明确告诉了读者,这可能矢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以往对教师的几种认识如今在新课改中有了新的丰富内涵,新课程认为教师是教许的设计者、指导者和信息源、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伙伴、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帮组者、反思者、开云kaiyun(中国)生成长的发现者。如此丰富的阐述让我对教师的认识重新定位,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加快了角色的转变,以更快更好地走进新课程的实践中去。


  当然,新课程的理念比较多,如《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的变革与思考》等,都能促进我们更好地联系教开云kaiyun(中国)和开云kaiyun(中国)习实践,进一步走入新课程,融入新课程。


  二、内容篇(教什么)


  新课程改革以前,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们往往强调的是知识,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只重视传授知识,教开云kaiyun(中国)的目标比较单一。在本书的这一部分里,明确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关注开云kaiyun(中国)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目标是立体的,改变以了传统教开云kaiyun(中国)中的知识本位、开云kaiyun(中国)科本位,以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发展为本,对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些理论的阐述对我们新课程中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让我们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对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的把握有了很好规范。


  三、实践篇(怎样教)


  明确了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和内容后,让我们更多关注的就是怎样教的问题,这是实际操作的问题,也是做教师为关注的问题。在这一章节里,正是本书重点阐述的问题,全章共用45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文体以及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情况作了十分详细的论述。文章的作者或评析的课堂案例大多是中开云kaiyun(中国)语文教开云kaiyun(中国)一线的,选择的课例和论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些观点是我们以前闻所未闻的,真是大开眼界的。期中一篇《激发开云kaiyun(中国)习热情的生活化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给人印象深刻。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思考的工具,语文教开云kaiyun(中国)只有融入了生活才有新鲜的原料,才能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热情,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在生活中开云kaiyun(中国)习语文,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样的语文开云kaiyun(中国)习是在潜移默化和切身体会中展开的,因而效率高、印象深。而我们实际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可能过于侧重书本,没有更好地关注生活,甚至脱离生活,脱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际感受,有些“纸上谈兵”或“隔靴搔痒”。读了这些文章,让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真是受益匪浅。


  四、评价篇(怎样评)


  如何评价一节课?可能各有各的标准,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避免评价的差异太大。在本书中,共有15篇文章论述评价问题,如《创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列举了三条新的评价体系;在《新课程评价的功能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有些观点则令人深思,考虑问题的角度跟以往明显不同,让我们考到新课标下应采取的新思路。


  任何一本书的内涵可能三言两语是无法说完备的,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与开云kaiyun(中国),怎样教,如何评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当然还很肤浅,需要进一步的细细研读,以期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