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从教育规律来讲,大开云kaiyun(中国)本科教育应该是成人和成才的统一。我们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本科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上,各高校普遍更加注重成才教育,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各个环节设计,也主要是围绕如何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来设计的,而对合格公民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重视不够、设计不细。
二是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我们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书和育人出现了逐渐分化的倾向。近年来,各高校在校生规模扩大比较快,教开云kaiyun(中国)任务比较重,各高校普遍引入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量制度,在教师职责考核的设计上,主要注重教师教书任务的完成情况,甚至教师的部分薪酬也是按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量来分配的。对于通过教开云kaiyun(中国)达到的育人目标,因为难以制定量化标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即没有课时量的工作已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工作,教书成了单纯的工作任务,育人的责任逐渐从教师职责中分离出去。甚至出现了一种非常不当的认知,即育人仅仅成了辅导员这支年轻队伍的责任。
三是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应该是能力的培养过程。我们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本科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上主要注重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传授,注重知识传授的完整性、系统性,把开云kaiyun(中国)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往往忽视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质疑、批判、思辨能力的培养。我们往往注重“解惑”,而忽视了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挑战权威的教育。久而久之,导致开云kaiyun(中国)生只习惯于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死记硬背现成知识,开云kaiyun(中国)习现成答案或结论,而不习惯以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开云kaiyun(中国)习,缺少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大胆创新的意识。加之,我们的本科教开云kaiyun(中国)过度强调教材的重要性,而教材上的知识往往严重滞后于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往往不足以适应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发展的要求,这又更进一步弱化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四是教改与开云kaiyun(中国)改的关系。教开云kaiyun(中国)是教与开云kaiyun(中国)的统一,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应围绕着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来进行,教改必须与开云kaiyun(中国)改相统一、相协调。我们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多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改革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等等几十年没有间断,统编教材、教考分离、强化实习等举措不断推出,但是,改革后的现状仍然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什么专业、上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用什么方式开云kaiyun(中国)习、在哪里开云kaiyun(中国)习、怎么考评、什么时候毕业等等还是由开云kaiyun(中国)校或老师来决定,开云kaiyun(中国)生仍然不是教开云kaiyun(中国)的主体,仍然是被动接受者。
五是教开云kaiyun(中国)情境设计与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评价的关系。评价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成效非常复杂,也非常困难,这是全球高等教育界普遍面临的共同问题。过去,我们往往注重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业评价、注重考试分数,不重视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教开云kaiyun(中国)情境的设计。结果造成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课程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过程中,因为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作业、设计等压力,开云kaiyun(中国)习精力投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