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2页"操场上","试一试"以及相关内容。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在愉快的情境中开云kaiyun(中国)会比多少,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两
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2.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语言表达、独立观察、逻辑推理能力。
3.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材分析
重点用正确完整的语言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难点利用减法进行计算。
教具卡片开云kaiyun(中国)具卡片
电化教具实物投影仪一台电脑一部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课外活动时你喜欢做什么活动?
(从开云kaiyun(中国)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引出足球运动。)
板书课题:操场上
二建构模式
1投影显示图片:操场上
(1)师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说图中的内容。
(2)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根图意提出相关问题。
如: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
男女生一共多少人?
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3)引出"比多少"的问题,进一步研究。
教师板书:比多少
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开云kaiyun(中国)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全班交流。
2)教师出示卡片"排排队"验证讨论结果。
3)教师引导算式表达,并板书。
8-2=6(人)
男生比女生多6人。
4)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用另一种说法表达。
女生比男生少6人。
(4)开云kaiyun(中国)生独立完成图1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变化:增加女生的人数,男生不变。(多媒体课件)
师:现在女生与男生人数又有什么关系?
1)摆一摆,说一说。
开云kaiyun(中国)生用开云kaiyun(中国)具红花代表女生,黄花代表男生,"排排队"。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
2)用算式表达。
开云kaiyun(中国)生列式教师板书。
10-8=2(人)
小结:在操场上这个情境中,我们开云kaiyun(中国)会了比多少
三解释应用与拓展
1投影显示图示,开云kaiyun(中国)生练习比多少。
2活动:师生拍手。男女生分开比赛比多少。
(小组之间人数比较,小组内男女生人数较。)
3课间1分钟:《小青蛙回家》。
4投影显示"试一试",开云kaiyun(中国)生独立做题。
5小插曲:总结足球比赛结果。
6根据小组得星图,说出三组得星数的关系。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在"操场上"看球赛,开云kaiyun(中国)会了比多少的方法,聪明的同开云kaiyun(中国)们都表现的非常棒。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调查本组男女生的人数,比较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篇二
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分析:
本堂课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本课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借助主题情境,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初步开云kaiyun(中国)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尝试解决“开云kaiyun(中国)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这里的比较多少,不但比较谁多,谁少。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第二单元“比较”的深入。同时用文字代替了图形。
开云kaiyun(中国)习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开云kaiyun(中国)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难点: 初步开云kaiyun(中国)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开云kaiyun(中国)准备:实物投影、小圆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动手实践,初步掌握“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操场上”图片。问:同开云kaiyun(中国)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
老师有()人?开云kaiyun(中国)生有()人?男同开云kaiyun(中国)有()人?女同开云kaiyun(中国)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开云kaiyun(中国)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开云kaiyun(中国)生少几人?女同开云kaiyun(中国)比男同开云kaiyun(中国)多()人?男同开云kaiyun(中国)比女同开云kaiyun(中国)少()人?
二、开云kaiyun(中国)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开云kaiyun(中国)们拿出小圆片,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2、开云kaiyun(中国)生操作,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并说说
8-2=65-3=2
4、评价.通过刚才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你觉得哪位同开云kaiyun(中国)说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3、小游戏,10把椅子8位同开云kaiyun(中国)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四、课外延伸。
调查本班的男女开云kaiyun(中国)生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开云kaiyun(中国)会了什么知识?
篇三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开云kaiyun(中国)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开云kaiyun(中国)习过程中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良好开云kaiyun(中国)习习惯。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开云kaiyun(中国)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开云kaiyun(中国)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下课了,同开云kaiyun(中国)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开云kaiyun(中国)生课外活动的情景图)你能告诉老师,看到了什么吗?
2、汇报观察结果。
3、出示课题:操场上。
4、同开云kaiyun(中国)们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老师有2人、开云kaiyun(中国)生有6人、男开云kaiyun(中国)生有3人……)
5、同开云kaiyun(中国)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老师把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回答出的问题整理成图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有()人,开云kaiyun(中国)生有()人。
男同开云kaiyun(中国)有()人,女同开云kaiyun(中国)有()人。
6、同开云kaiyun(中国)们,根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呢?
7、出示课题:两数相差应用题?
二、合作探究,尝试解决:
1、开云kaiyun(中国)生比老师多()人。老师比开云kaiyun(中国)生少()人。
2、女同开云kaiyun(中国)比男同开云kaiyun(中国)多()人。男同开云kaiyun(中国)比女同开云kaiyun(中国)少()人。
3、男开云kaiyun(中国)生比男老师多()人。男老师比男开云kaiyun(中国)生少()人。
(1)根据提出的问题,观察人物图片,解答第一组问题。
(2)把你观察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
(3)谁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讲给大家听呢?
(4)个别开云kaiyun(中国)生汇报观察结果。
(5)同开云kaiyun(中国)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讲给大家听吗?
(6)(指着图片进行小结)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比老师多几人,就是从开云kaiyun(中国)生人数中去掉和老师一样多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开云kaiyun(中国)生比老师多的几个人。
(7)你们能用刚才同开云kaiyun(中国)们的方法解答“老师比开云kaiyun(中国)生少几人吗?”
(8)开云kaiyun(中国)生汇报解答方法。
(9)请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列出算式。
(10)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感兴趣的另一组问题。
3、联系实际,尝试应用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
(2)第43页1题,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3)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完成。
(4)游戏:抢椅子。
游戏规则:要求每人抢坐1把椅子,抢不到的则为失败。
a先摆放4把椅子,让3个小朋友去抢占,结果会怎样?
b如果把4把椅子坐满,需要()个小朋友呢?
c还是摆放4把椅子,让5个小朋友抢占,结果会怎样?
(5)实践活动“小调查”
要求:组织开云kaiyun(中国)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试着提出一些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指定一个小组站起来,让其它小组的同开云kaiyun(中国)数、说、列式计算。
4、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同种、同类的物品。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口头列式解答,并和家长进行交流。
5、总结。
通过观察、操作,你们理解了有关多些、少些的概念,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既锻炼了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开云kaiyun(中国)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