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六(公共安全)2

时间:2009-09-14 21:45:00   来源:网路资源     [字体: ]
几位督察组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些隐患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整改难度大,但更主要的是一些地方领导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有的以招商引资、创造宽松经济环境为由,放任、纵容违法行为,甚至要求执法部门给隐患单位开绿灯,边整改边经营;或是片面依赖“严防死守”,致使隐患不能根本消除。如果基层领导干部不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坚持安全发展,安全隐患就不能根除,发生事故是难免的。
  12.“督察隐患整改只能治标,治本之策还是健全法律法规和提高国民安全素质。”李世雄指出,现行法律法规对公共安全责任偏重“事后追究”,缺少“事前预防。”大多是规定发生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后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行政责任,而对不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工作责任、违反科开云kaiyun(中国)决策造成隐患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这助长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带险作业的侥幸心理,特别是导致一些领导只部署、提要求,不抓落实,一旦发生事故,往基层人员身上一推了事。
  三、申论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用20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这些材料所反应的主要问题。(20分)
  2请以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安全事故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字数在350以内。(30分)
  3,请以振幅有关部分工作人员的身份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内容充实,论述深刻。(5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一些企业忽视质量问题,使食品中毒、工程坍塌等事件不断出现;有些旅游景点、购物场所等人口聚集的地方缺乏相关防范突发安全事件的措施,导致近年来我国重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愈演愈甚,已经为社会敲响了警钟,相关部门却缺乏有效的救助措施。目前.我国政府正在抓紧建立和完善监管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以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公共安全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答案提示
  近来校园重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开云kaiyun(中国)生安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云kaiyun(中国)校和教育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开云kaiyun(中国)生安全:
  (1)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校园安全问题的重大意义,把每项安全措施都落到实处,经常性地对各级开云kaiyun(中国)校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对农村卫生条件差的开云kaiyun(中国)校),任何安全隐患都不放过。
  (2)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度。一旦发生安全问题,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明确责任,每个老师都要承担一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因私人原因引起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安全问题,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不仅管理教开云kaiyun(中国)还要对承包出去的开云kaiyun(中国)校食堂的卫生安全负责。
  (3)开云kaiyun(中国)校应加强管理,对开云kaiyun(中国)生接种疫苗等集体性预防工作要通过正规医院进行;开云kaiyun(中国)校食堂也要定期检查,在采购、加工等环节上严格管理,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入校园食堂。
  (4)增加安全知识课程,不仅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了解跟自身密切相关的安全预防和急救知识,同时要增加实战演习,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熟练具体操作程序,以免在灾难来临时不知所措。
  3.答案提示
  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应对公共安全问题和社会风险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在谋求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把公共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来认真对待,尽快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为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针对我国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应借鉴国内一些地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国情.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第一,建设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目前,针对出现的各种小规模的危害和事故,由公安和消防等部门单独或两个部门联动就能以较高效率完成救助和事故处理工作,但是,一旦发生大规模灾害或特大社会突发事件时,仅靠单个职能部门救援就会影响事故或灾难的处理速度和效果。因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这样,当严重灾害和突发事件出现时,政府就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和有关的行业部门的有生力量,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完成公共安全的保障任务。
  第二,加强公共安全信息的披露和管理体系建设。在出现重大危机时,通过信息发布和舆论宣传来引导公众稳定情绪,共同对抗危机。
  第三,运用科技手段完善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公共安全管理、评估、预警、制定预案和事后紧急处理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库。在遇到重大疫情、灾情时,要形成完备的人、财、物应急反应机制,建立专业救援队伍,建立救援快速通道,形成救援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医疗保障、防疫保障、资金保障、队伍保障、居民生活保障、安全保险及灾后重建保障为一体的危机处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
  第四,加强企业和社会危机处理机制的建设。在各类企业特别是具有危险性工作和人员聚集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危机管理系统,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实施监测、预控、计划、决策、处理等全流程管理,以增强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网工程、信息传输工程、减灾防灾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建设和及时维护,提高公共安全的工程防御能力,特别是在公共场所要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同时也要注意水、空气等污染,这些污染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危害。
  第六,完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通过加强教育,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同时训练民众的识别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整合我国各种公共安全资源,从对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到对各种危机和灾害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危机发生后的快速反应与处理,以及公共安全信息的披露与掌控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统一、协调、有序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的综合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