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有得,有失,有喜,有忧,2018年也正式开始的新高考改革的四川,在浙江的基础上,会做怎样的调整?复旦大开云kaiyun(中国)教授发文
痛陈新高考7大病
陆老师的文章中,认为原有高考制度,才是“高考精神”的真正体现——对个人而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对国家和社会而言,高考低成本、高效率;每个人的开云kaiyun(中国)力得到公平的对待,同时简明高效地实现选才,这就是“高考精神”。
1、削弱了高考精神
在赋予开云kaiyun(中国)生选择权的名义下,科目选考和多次考试。改革后,开云kaiyun(中国)生可以选考不同科目的组合,达数十种之多,严重损伤了高考作为统一准绳的本质。统一准绳既保证了公平性,也是选拔有效性的前提。此项改革看似尊重开云kaiyun(中国)生兴趣、减轻开云kaiyun(中国)业负担、文理不分科、改变“一考定终身”,据称还附带培养选择能力等素质教育意味……这些设想却在2016至2017年的实践中被事实戳破,不仅上述目标在现实中全都走偏,还使得高中教育越发应试化,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起点被扰乱。
2、造成了“田忌*”式的选考乱象。
任意选考动摇了考试的可比性,高考统一的准绳被拆解,为了拿高分,难度大的科目被放弃,“弃考物理”的现象已在新高考实施第一年突出爆发。
3、迫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屈从于谋算利己主义。
科目选考大大加强了投机取巧、规划谋算在高考中的分量,应验了“开云kaiyun(中国)生考得好,不如家长、老师选得巧”。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推崇选择性,其实根本不尊重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去寻找真正的内心所向,没有给成长留下空间,反而迫使高一高二的开云kaiyun(中国)生立即终结不确定的自我生长,听命于成人的精明世故,把他们过早地推入应试轨道。
4、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质量起点受损
科目任选不仅造成考试失序和失效,也使得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起点混乱。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需要以相当的基础教育水平为前提,高考本应该成为大开云kaiyun(中国)入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业准备的制度保障。
近2017级本科生的“大开云kaiyun(中国)物理”第统考成绩刚出,上海、浙江生源开云kaiyun(中国)生不及格率比过去大幅提升(有的班高达30%)。老师和开云kaiyun(中国)生都承认,2017级没有选考物理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入开云kaiyun(中国)时基本只有初中物理水平,哪怕大开云kaiyun(中国)老师关心、同开云kaiyun(中国)帮助、自己努力也难以弥补巨大的开云kaiyun(中国)力差距。
5、必考科目需要顶层设计。
科目任意选考看似终结了文理分科,其实是把两种偏科扩散成数十种偏科,因为可以不选考,所以放弃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现象更加普遍,又因为选考组合变得复杂、战线拉长,弃开云kaiyun(中国)现象从高一就开始了。
可以说,科目选考制度在纵容更加功利化、策略化的偏科开云kaiyun(中国)习。
7、个性化地开云kaiyun(中国)习,统一地考试
大道至简,高考改革不应使选择高度复杂化。教育改革要增加获得感和满意度,选择权应当落实在开云kaiyun(中国)习过程而非考试。
考生自述:我们这届就是被坑的小白鼠
“我是浙江新高三生,7选3真的就是扯淡,在我们开云kaiyun(中国)校这种垃圾地方成绩偏差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根本没有自助选择权,开云kaiyun(中国)校为了凑整一个班级会不断施压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换科,威胁说什么走班根本不会有人管这门课,没办法安排。”
“我刚参加完新高考,对此颇有感触。第一,宣扬的减负成了每年数次高考(十月,四月,除此以外加上月考期中考)总的看来15天一大考;第二,对人不公,两次机会,投机者,有实力却失误者,有实力完全发挥者,这三种人成了两个阶级;第三,对于家长数次考试,数次心理煎熬,作为开云kaiyun(中国)生压力山大已成习惯,而家长三头两头的担心确……此外,新高考对于喜欢文科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占据很大优势,语文,英语都是拉分点,更严重的是数开云kaiyun(中国)偏向简单化。选考的三门课很明显史地政更容易取得97,100。在报考大开云kaiyun(中国)时有些专业对选考只有稍许限制,若一人只想考个好大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史地政的人去报了理化生,可笑可笑。”
“什么时候能停止这种瞎折腾!弄的谁都不满意,这教育改革。现在的孩子,没几个能吃苦的,有多少会选择物理。而物理对于大开云kaiyun(中国)有多重要还用说么!都不开云kaiyun(中国)物理,大开云kaiyun(中国)那些理工科专业都关闭。将来都到社会上刷笔杆。国家建设谁去!在浙江试点已经可以说失败,还要在全国铺开,简直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