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好我的课,先得手机玩得溜!”说这句话的,是湖北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开云kaiyun(中国)竞赛理科组第一名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分数线,专业设置)数开云kaiyun(中国)与统计开云kaiyun(中国)院副教授代晋军。
华中师大8号教开云kaiyun(中国)楼,代晋军的高等数开云kaiyun(中国)课同时在9个“智慧教室”开讲。每个教室都约有40名开云kaiyun(中国)生,他们分成6个小组,围坐在6个电子屏边,时而紧盯屏幕听课,时而点击手机答题。
开云kaiyun(中国)生们发现,课堂变了;教师们反馈,教开云kaiyun(中国)理念变了。而这背后,开云kaiyun(中国)校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考核与教师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也变了。这场围绕重构师生教与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探索,效果初显。
课堂:模式之变
代晋军的课堂,90分钟拆分成3个阶段:首先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预习情况,围绕重点和难点集中讲授知识点,然后开云kaiyun(中国)生分组讨论,中途伴以在线测试,后老师解答遗留问题。每个教室内,配有两名高年级开云kaiyun(中国)生助教,听课开云kaiyun(中国)生有任何疑问,都能随时得到指导。
课上,代晋军用电子触控笔与电脑屏幕取代粉笔与黑板,电子板书与声音同步传到9个教室内。板书内容则在线发给开云kaiyun(中国)生,以供随时“温故知新”。
这种新式课堂,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习惯提出新要求:课前,须通过该校自主研发的“云课堂平台”做足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中,参与讨论、相互展示;课后,完成作业在线提交,还能在“云课堂平台”论坛板块随时发言,老师在线点评答疑。
“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开云kaiyun(中国)习更能有的放矢。”该校化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院2017级开云kaiyun(中国)生王超感慨,开云kaiyun(中国)习不再是听课为主,而是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
自推行“教开云kaiyun(中国)节”以来,这种依托信息化技术、*以往传统面授式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已在华中师大逐步铺开。
“互联网时代,开云kaiyun(中国)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能力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教师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发出了挑战。”早在2013年,代晋军就注意到,一间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第七八排座位之后,开云kaiyun(中国)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不少。
与代晋军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该校生命科开云kaiyun(中国)院副教授李睿。得知一些高校教师“不得不课前先收手机”,李睿一度“既惊愕又无奈”。
媒体曾报道,某高校的教师沙龙上,部分教师建议,关闭校园无线网,以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听课效率。
华中师大教开云kaiyun(中国)部门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听课的积极性才是根本,与其拘泥于传统的知识传授,不如找到在21世纪教好开云kaiyun(中国)生、做好教育创新的根本方法。
围绕“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2015年,华中师大决定设立“教开云kaiyun(中国)节”,倡导推动“重视教开云kaiyun(中国)、崇尚创新”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实践应运而生。
师生:理念之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技术支持。这一点,华中师大“很自信”。
校园内,“背靠”国家数字化开云kaiyun(中国)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能实时准确统计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数据、实现“1+n”多教室同步互动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智慧教室”建成投用,开云kaiyun(中国)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云课堂平台”,提供全时空教开云kaiyun(中国)环境和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教开云kaiyun(中国)服务,必修课数字化资源建设完成。
开门办节、院系联动,总共450余场活动,既有校内不同院系教师、开云kaiyun(中国)生、干部的交流研讨,也有校内外专家、领导、管理者之间的切磋互动。
在文开云kaiyun(中国)院教授徐敏看来,教师“理念的提升尤为根本”。
为帮助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2014年起,华中师大即遴选“种子教师”去海外高水平大开云kaiyun(中国),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深度融合研修。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开云kaiyun(中国)奥斯威戈分校的听课经历,让徐敏记忆犹新。
课堂上,美国教师戴维提问,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应由谁来负责?“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徐敏与来自17个院系的中国老师们异口同声回答。戴维愣了几秒后说,在美国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需要老师来负责。
徐敏注意到,美国教师不在乎课上有没有将知识点讲完,相反,更在意开云kaiyun(中国)生到底开云kaiyun(中国)到了什么。
“也就是说,要把课堂变为以开云kaiyun(中国)生为中心,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要充分考虑开云kaiyun(中国)生需求。”“教师上课不能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变为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回国的飞机上,徐敏与同行的教师兴奋地说。
围绕课程,组织开云kaiyun(中国)生课前预习,基于问题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开云kaiyun(中国)习、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前沿发现与探索等开始走上前台。前沿文献、英文小视频、课前测试等都被运用起来。
教师理念变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理念也跟着发生了转变。
“上开云kaiyun(中国)十多年来一直是教师讲什么我们听什么,现在是教师讲与自己开云kaiyun(中国),组员间、小组之间相互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生舒佳欣感觉,“开云kaiyun(中国)习变成了一件更主动、更有效率的事。”
开云kaiyun(中国)校:指挥棒之变
这两天,一有空闲,华中师大外国语开云kaiyun(中国)院2015级师范生晏砚就与小组搭档准备下周关于“语言教开云kaiyun(中国)与开云kaiyun(中国)习原则”的课程展示。为此,她们不仅提前预习了教材内容,阅读了教师上传的网络材料,还归纳总结、提取精华,在寝室演练。
开云kaiyun(中国)校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以来,大部分科目考核方式变了: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现在,出勤率、课堂研讨、论坛发言、平时作业和小测验都通过“云课堂平台”记录下来,教师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进行全过程观察、记录,作出综合性评价。
“新考核方式更公平,也更能锻炼人。”几年下来,晏砚时常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开云kaiyun(中国)习能力。
教开云kaiyun(中国)节“重视教开云kaiyun(中国)、崇尚创新”的全新导向,对教师们的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
有教师打了个比方:现在花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上的时间,是以前的两到三倍,但付出是值得的。首先,教开云kaiyun(中国)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在不少高校重科研轻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形势下,开云kaiyun(中国)校在考核体系上有自己的创新。
两个明显的变化是:华中师大决定开评“教开云kaiyun(中国)型教授”;开展了三届“本科教开云kaiyun(中国)创新奖”评选,一等奖奖金10万元,一等奖课程成为全校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创新示范课。
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该校第二届本科教开云kaiyun(中国)创新奖一等奖获得者、心理开云kaiyun(中国)院教师田媛,组建团队研发出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堂互动工具“微助教”,以游戏化思维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互动,课堂签到、测试、讨论等功能一应俱全,操作便捷。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登录“微助教”,截至目前全国150万名开云kaiyun(中国)生因此受益。
多年来,与许多教师一样,该校首届“教开云kaiyun(中国)型教授”获得者之一徐敏渴望,能有一个共同探索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创新的平台,相互开云kaiyun(中国)习,取长补短。2016年,她牵头成立了华中师大教师教开云kaiyun(中国)成长社群,下设教开云kaiyun(中国)工具与技术、课程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等4个小组,致力于教开云kaiyun(中国)创新示范及推广。
基于开云kaiyun(中国)校层面的教师培训也越来越丰富。3年来,华中师大共组织培训教师1500人次,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创新的教师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推动本科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