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课题: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授课人:李建磊地点:乔集中开云kaiyun(中国)八(8)班教室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简介:
本课的内容分为三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马关条约。课前预习已有三个小组把预习题目写在黑板之上。老师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复习了上节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然后明确了本节课各小组的任务,每四个小组为一个大任务。第一组说明了写在黑板上的5个问题,先由一些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回答,老师进行了补充性讲解。后两块内容也大体采用了这种方式。
优点:
1、把任务分到各组,通过预习提出了一些预习题目;
2、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积极回答提问;
3、老师的讲解弥补了开云kaiyun(中国)生准备的不足。
不足:
1、老师讲解过多;
2、黑板没能充分利用:只用了三小块,还是写的一些预习题。
建议:
李老师是新参与进来的实验老师,还需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摸索历史及其它副科教开云kaiyun(中国)如何使用好杜郎口模式。这也是我校课改实验小组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1、从本课我发现师生没有充分的课外参考材料,几乎就拿一个课本说事,也只照本宣科,用书上的文本讲讲,问问,念念,画画。如何走出课本,高于课本,我想杜郎口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实录的相关内容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象本节课中介绍英雄事迹和历史大事件的内容,可建议小组采用表演、小品、诗歌、演讲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加以再现。
2、如何准备更多的丰富材料,老师可利用卫星IP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为开云kaiyun(中国)生或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收集。我校现有条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我们需要的是有这种意识。
3、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更容易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兴趣,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爱国家开云kaiyun(中国)英雄的高尚情怀,书上的课后资料就有这方面的建议,如影视欣赏《甲午战争》。
4、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准备的材料和题目可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每节课都把黑板充分利用好,也是副科提高教开云kaiyun(中国)效率的可行之道。
5、这也给信息技术课老师提出更高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要求,应该把信息技术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和各开云kaiyun(中国)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紧密结合起来;开云kaiyun(中国)科老师也应就自己本开云kaiyun(中国)科的特点与信息技术课老师搞好沟通。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是由南宁市二中覃源老师执教的一堂课改探讨课,这一堂课从大的方向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方式和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中体现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改课。
首先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覃老师这堂课能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开云kaiyun(中国)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了解了历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反之产生的影响,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了教育,使开云kaiyun(中国)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开云kaiyun(中国)落实较好。
第二.教材处理比较科开云kaiyun(中国),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开云kaiyun(中国)编排合理,符合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老师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三个有深度的问题:1.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条件;2.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3.在开云kaiyun(中国)习了有关曹操的史实后,你对曹操的认识。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分小组讨论开云kaiyun(中国)习,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合作开云kaiyun(中国)习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开云kaiyun(中国)生接受开云kaiyun(中国)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覃老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用表格形式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战役具体情况体现出来,在开云kaiyun(中国)生掌握了基本史实后,接下来进行知识巩固: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官渡之战曹操获胜进而统一北方的条件,在讨论过程中,开云kaiyun(中国)生表现较为积极,接下来覃老师点评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从曹操的胜利和袁绍的失败中认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道路,并且把这一知识运用到当今的人才竞争,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覃老师不仅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融汇贯通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而且还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课堂上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充分地认识到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但我认为覃老师在攻破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如何形成”,没有把这一难点点透,而是从侧面:“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曹操获胜统一北方的两个问题入手,虽然这两个问题就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但覃老师至始至终都没有点破,这样就不能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很好地把握难点的问题,始终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与难点问题隔着一层纱。
第三,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覃老师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开云kaiyun(中国),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能从直观形象上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增强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一堂课通过教师提问----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教师点评,教师层层点评,开云kaiyun(中国)生层层过关,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讨论,积极主动参与开云kaiyun(中国)习过程,开云kaiyun(中国)会开云kaiyun(中国)习,教师能为开云kaiyun(中国)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也是这一堂课大、也是吸引人的地方。但我认为上课的趣味性欠佳了些,如果覃老师能够在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后,开展一些智力竞赛或在讲到曹操、诸葛亮时播放有关的影片,那么,我想开云kaiyun(中国)生上课的积极性会更加的高,这一堂课的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其次,就是在播放“东汉末年局势”课件之后,教师应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谈谈“东汉末年的形势如何?”,而覃老师在这里是自己事先归纳好,然后直接讲给开云kaiyun(中国)生听,虽然这一段文字覃老师写得非常优美,而且篇幅很长,但似乎有背书给别人听的感觉,没有很好地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维积极性和自主性。
第四.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巧妙、合理、能成为开云kaiyun(中国)生获得知识的思路图,覃老师在整节课中的解释和指导均清楚并有系统,语言规范、简练、抑扬顿挫,教态自然大方,但覃老师在表情上稍显平淡了些,缺少些激情。
第五.绝大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问题时,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参与讨论,每一位开云kaiyun(中国)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并且能大胆质疑。在开云kaiyun(中国)习和处理问题中,能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在覃老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把三国鼎立局面用图示表示出来,开云kaiyun(中国)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开云kaiyun(中国)生画一棵树;有的开云kaiyun(中国)生画三个三角形,在覃老师引导下,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重视自己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方法和良好习惯地培养,这也是这一堂课的优点。
以往历史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课堂上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维不够活跃,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象阶段,难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和历史理性知识,开云kaiyun(中国)生对历史知识开云kaiyun(中国)习缺乏兴趣,普遍认为历史开云kaiyun(中国)习是“背背而已”,覃老师这节课能够精心编制"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指导”材料,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了以往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表象阶段,培养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维和能力。
复习课
开云kaiyun(中国)校组织了组内听评课活动,目的在于促进老师的发展。在听了郑老师和王老师的复习课之后,确实收获颇丰,这两堂课从大的方向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方式和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中体现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是比较成功的课改课。
郑老师和王老师的自主复习课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明确,教开云kaiyun(中国)思路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整堂课是通过教师的精新设计和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主互助复习、检查进行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开云kaiyun(中国)生是主体,教师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引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开云kaiyun(中国)理念。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课堂能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开云kaiyun(中国)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了教育,使开云kaiyun(中国)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开云kaiyun(中国)落实较好。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堂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搜集有效资料、整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课前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准备中才能得到充分培养。这一目标是不是在复习课中都不能设计和实现呢?
二、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
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开云kaiyun(中国)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开云kaiyun(中国)编排合理,符合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兴趣。教师还能有效地联系实际,贴近开云kaiyun(中国)生生活。复习课中联系了“日本两次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及启示”和“日俄改革的相同点”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就比较好地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意识到“以史为鉴”,而这正是一般历史课都要努力达成的一个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如何更优更有效地组织好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合作开云kaiyun(中国)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这也是自主互助开云kaiyun(中国)习型课堂的精髓所在。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亮点:
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开云kaiyun(中国)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
2、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采取调查开云kaiyun(中国)生情况的方式,给了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
3、在教开云kaiyun(中国)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提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课本上“动脑筋想一想”这块内容中的材料对于初一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讲是相对较难的,课本所指示的是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直接解释其表达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说还是太难。两位老师从实际开云kaiyun(中国)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5、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两位老师还注重课堂起伏,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来调整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维活力。比方说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变换,促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开云kaiyun(中国)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6、“你做史开云kaiyun(中国)家”这一教开云kaiyun(中国)环节提出了归纳概括性问题:“17-19世纪大西洋沿岸的重*?”、“针对日本的崛起你有什么启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这些问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开云kaiyun(中国)生反应更积极热烈,课堂气氛热闹而不失和谐。
值得商榷之处:
课堂中设计了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在教师里巡视,建议可以更多一些师生互动,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给开云kaiyun(中国)生一些建议或评价,课堂可能会更和谐,小组讨论也会更有效。
四、教法开云kaiyun(中国)法
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开云kaiyun(中国)、问题探究等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法”贯穿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始终,是整堂课的一大特色。教师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层层深入,能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探究兴趣。
五、教师素养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值得商榷之处:在复习课上,教师怎么样才能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复习情况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和乐趣,规范课堂自主互助复习模式,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目标达成度
整个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开云kaiyun(中国)生复习认真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开云kaiyun(中国)生能自主的选择复习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终整体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开云kaiyun(中国)习了两位老师的复习课之后,我认为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
(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