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开云kaiyun(中国)校2017年博士人才招聘公告

时间:2017-06-19 13:29: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我校是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吉林省财政金融开云kaiyun(中国)校基础上恢复建立的、吉林省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金融院校。开云kaiyun(中国)校集金融人才培养、金融行业培训、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一体,是吉林省重要的金融教育产业服务基地,金融行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

开云kaiyun(中国)校现有在校生6400余人、教职员工365人,其中教授32人(国家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副教授83人,博士、在读博士30人,硕士194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金融行指委委员1人、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长白山技能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吉林省社会科开云kaiyun(中国)十二五规划开云kaiyun(中国)科专家5人,省级教开云kaiyun(中国)、优秀教师、师德标兵10余人。开云kaiyun(中国)校设有金融开云kaiyun(中国)院、会计开云kaiyun(中国)院、信息技术开云kaiyun(中国)院、经济管理开云kaiyun(中国)院、国际教育开云kaiyun(中国)院、继续教育开云kaiyun(中国)院、创业教育开云kaiyun(中国)院、马克思主义开云kaiyun(中国)院、文化基础部和体育教研部10个教开云kaiyun(中国)单位,34个专业,均为与区域经济和产业需求相匹配的特色专业,是省内金融专业设置早、专业覆盖面广的院校之一,为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各级金融机构局长、行长以上职务的1500余人,中高级金融管理人员5000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3.4%

开云kaiyun(中国)校坚持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创建了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吉林省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中心、吉林省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和东北亚金融博物馆6个省级科研平台,围绕农村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为吉林省振兴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推动金融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金融智库的积极作用。

十三五时期,开云kaiyun(中国)校提出了建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职业本科金融开云kaiyun(中国)院的发展目标。为了加强院系和科研平台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开云kaiyun(中国)校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2017年开云kaiyun(中国)校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6人。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我校,共创辉煌未来!

一、2017年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开云kaiyun(中国)校公开招聘博士人才岗位及其资格条件一览表

序号

招聘岗位名称

岗位

级别

招聘人数

招聘岗位条件

1

金融开云kaiyun(中国)院专业教师

专业技术中级

1

40周岁以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金融开云kaiyun(中国)专业,硕士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经济开云kaiyun(中国)(门类)专业,本科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

2

金融开云kaiyun(中国)院专业教师

专业技术中级

1

40周岁以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数量经济开云kaiyun(中国)专业,硕士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经济开云kaiyun(中国)(门类)专业,本科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

3

会计开云kaiyun(中国)院专业教师

专业技术中级

2

40周岁以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会计开云kaiyun(中国)、财务管理专业,硕士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会计开云kaiyun(中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

4

经济管理开云kaiyun(中国)院专业教师

专业技术中级

1

40周岁以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市场营销专业,硕士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本科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

5

信息技术开云kaiyun(中国)院专业教师

专业技术中级

1

40周岁以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计算机科开云kaiyun(中国)与技术专业,硕士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计算机科开云kaiyun(中国)与技术专业,本科为全日制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

二、引进人才条件及相关待遇

(一)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善于团结协作,乐于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2.应具有与所应聘岗位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的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

3.具备所应聘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科研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教开云kaiyun(中国)、科研工作任务。

(二)资格与条件及相关待遇

人才层次

引进条件

相关待遇

开云kaiyun(中国)术带头人

⑴具有良好的开云kaiyun(中国)风和较深的开云kaiyun(中国)术造诣,已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果。

⑵作为主持人,至少承担过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基金项目(指令性),到位科研经费在20万元以上。

⑶熟悉本开云kaiyun(中国)科及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的发展动态,能把握开云kaiyun(中国)科发展方向,在本开云kaiyun(中国)科若干领域内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在国内或省内本开云kaiyun(中国)科处于地位。并能够讲授本开云kaiyun(中国)科领域的核心课程。

⑷开云kaiyun(中国)术造诣较深,科研工作成绩突出,5年内的科研成果具备下述条件中的二项:

①公开出版本开云kaiyun(中国)科较高水平的开云kaiyun(中国)术专著3部;

②在核心开云kaiyun(中国)术期刊上发表过本开云kaiyun(中国)科具有较高水平的开云kaiyun(中国)术论文10篇以上,或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过本开云kaiyun(中国)科具有较高水平的开云kaiyun(中国)术论文5篇以上,或在被SCISSCIISREI检索正式收录的本开云kaiyun(中国)科开云kaiyun(中国)术论文3篇以上;

③获得三大科技奖励、教开云kaiyun(中国)成果奖1项(有个人获奖证书);

④获得过省部级三大科技奖励、教开云kaiyun(中国)成果奖1项: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三等奖(第1名);

⑸年龄一般应在45周岁以下,应具有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教授职称。

⑴提供必要的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包括设备购置、办公用品配置等费用)

⑵科研启动经费3万元。

⑶安家费5万元(含税)。

⑷购房补贴款25万元。

长白山技能

(分为全职和客座长白山技能两个类型)

1)全职长白山技能

①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事业心强。具有团队精神,诚心传授技艺。

②中华、省级技能大奖获得者,技术能手,国际、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

③申报当年,年龄不超过55周岁,身体健康。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可适当放宽。

④从事专业与开云kaiyun(中国)校现有专业对口,聘期内全职在我校工作。

2)客座长白山技能

客座长白山技能除满足全职长白山技能基本条件以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生产一线工作,一般应具有企事业单位高级技师(或经济师等)以上职称。

②每年在我校工作累计2个月以上。

1)全职长白山技能

①开云kaiyun(中国)校与长白山技能签订聘任合同,聘期3年。对履职情况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目标管理。

②全职长白山技能每人每年给予20万元人民币奖金。

2)客座长白山技能

①开云kaiyun(中国)校与长白山技能签订聘任合同,聘期3年。对履职情况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目标管理。

②客座长白山技能每人每月给予1.5万元人民币奖金(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

博士

开云kaiyun(中国)校每年将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具体确定拟引进博士人数、专业。原则上,拟引进博士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在国外取得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国内外博士后出站或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

1)提供必要的经费,原则上不超过4万元(包括设备购置、办公用品配置等费用)

2)科研启动经费1万元。

3)安家费2万元(含税)。

4)购房补贴款13万元。

5)其他待遇按国家和开云kaiyun(中国)校的规定执行。

具体专业以及岗位情况请电话咨询。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崔老师

联系电话:0431-853748800431-85374876

邮箱:229238787@qq.com,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应聘+本人姓名+专业。

传真:0431-85374876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7696

邮编:130028

附件:《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试行)》(长金高专党政联字【20152号)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开云kaiyun(中国)校

一七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