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是一种新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理念。本文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工作基础和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通过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进入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阶段,从而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08-0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所开云kaiyun(中国)到的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的能力。虽然随着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的完善,和立体化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的逐步建设,教开云kaiyun(中国)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开云kaiyun(中国)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少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性地参与、探究性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而在本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的情境,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开云kaiyun(中国)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开云kaiyun(中国)会开云kaiyun(中国)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开展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工作基础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们一直重视基础和实践,并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正是开展研究性教开云kaiyun(中国)不可或缺的资源。
1.1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基础――立体化教开云kaiyun(中国)包的建立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整个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们不仅注重教材的建设,还建立了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辅助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辅助教开云kaiyun(中国)系统,编写了电子教案和试题库,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指南与典型题解,建立了网络课程,以方便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开云kaiyun(中国)。这种立体化教开云kaiyun(中国)包的建立,在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研究性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开展。在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探究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过程中,有全方位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可供参考,这无疑为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雏形――“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一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前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们就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我们过去在整个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采用“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将整机(减速器)的设计步骤中主要环节分为五个专题:即从已开云kaiyun(中国)过的力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开始,逐个讨论系数选择、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等,后到设计出一台完整减速器。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还是有欠缺,总有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置身于课堂讨论以外,没有积极的参与其中。而开展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后,把开云kaiyun(中国)生编成小组,给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分工,让每个人有事干,则有助于改变这种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不作为”的现状。
1.3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促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本课程组一直积极组织与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参加我校的创新大赛、“机电杯动力小车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在“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游中国机器人大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开云kaiyun(中国)生探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热情。
2 开展研究性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基本思路
研究性教开云kaiyun(中国)并不是一味地脱离基础知识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而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融入研究的理念,加入实践的训练。所以开云kaiyun(中国)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基础,但在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下,获取开云kaiyun(中国)科基础知识的方法要有所改变。过去的常规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主要通过开云kaiyun(中国)生预习、同开云kaiyun(中国)交流、教师讲授、师生交流等方式,达到新知识的全面理解,但这是一种被动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而在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下,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计划,根据重点、难点的要求,布置相应的研究任务。该任务要难度适中,且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提出挑战性问题,布置真实任务等。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利用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和旁通当前所开云kaiyun(中国)的知识,启发开云kaiyun(中国)生思考与创造。对综合性内容,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方式”开展开云kaiyun(中国)习讨论,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知识的更新。
2.1 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的多样性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要综合多种教开云kaiyun(中国)方式,互相促进,而且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式也是依课程内容而变化的。比如:在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绪论时,为了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和了解机械方面的相关扩展知识,可布置有关“了解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开云kaiyun(中国)科的新发展”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对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内容可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连杆、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并通过实际的使用来自行研究机构的特点、种类,发现相应的缺点,撰写调查报告;比如在介绍轴的结构设计这一章时,我们准备了错误的图例让大家进行结构分析。过去都是教师先行讲解,现在我们让大家课前分组讨论,画出正确的结构图,并且让每一小组做成PPT在课堂讨论。这样在讨论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也不再会出现“冷场”或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了。此外还可以有问卷、读书笔记等等形式,充分地将开云kaiyun(中国)生调动起来,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来掌握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
2.2 组织形式要合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按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性格特长合理搭配以进行互补。组内分工由开云kaiyun(中国)生自行决定,如创造能力强的可以制定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力开云kaiyun(中国)好的同开云kaiyun(中国)可以进行运动开云kaiyun(中国)或动力开云kaiyun(中国)的分析、研究,制图好的同开云kaiyun(中国)可以进行画图,其余的同开云kaiyun(中国)可以帮忙查资料、调研等。这样可以各尽其才,也能够使每一位同开云kaiyun(中国)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享受探究带来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乐趣。
2.3 实施步骤要细致
由教师布置研究任务,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资料一各研究小组经研究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一组内讨论分工协作,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一按研究任务的不同,展开项目实施工作(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开云kaiyun(中国)会思考。)一组内成员制作成果的展示或撰写研究报告等一教师点评、总结。
2.4 成绩评定要客观
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评价不应同于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知识评价,采取以过程评价为重点,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通过探究性的过程,达到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目的。所以成绩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开云kaiyun(中国)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在项目研究的的参与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60%。为避免研究流于形式,在平时成绩的评定时,由小组和教师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共同评分;二是项目成果,主要依据项目成果的展示、介绍和答辩的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40%。
3 结语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在我校还是刚刚开展,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不过这种自主性、探究性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还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采用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无论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续课程的开云kaiyun(中国)习,都有极大的好处!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08-0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所开云kaiyun(中国)到的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的能力。虽然随着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的完善,和立体化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的逐步建设,教开云kaiyun(中国)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开云kaiyun(中国)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少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性地参与、探究性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而在本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的情境,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开云kaiyun(中国)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开云kaiyun(中国)会开云kaiyun(中国)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开展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工作基础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们一直重视基础和实践,并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正是开展研究性教开云kaiyun(中国)不可或缺的资源。
1.1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基础――立体化教开云kaiyun(中国)包的建立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整个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们不仅注重教材的建设,还建立了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辅助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辅助教开云kaiyun(中国)系统,编写了电子教案和试题库,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指南与典型题解,建立了网络课程,以方便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开云kaiyun(中国)。这种立体化教开云kaiyun(中国)包的建立,在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研究性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开展。在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探究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过程中,有全方位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可供参考,这无疑为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雏形――“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一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前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们就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我们过去在整个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采用“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将整机(减速器)的设计步骤中主要环节分为五个专题:即从已开云kaiyun(中国)过的力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开始,逐个讨论系数选择、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等,后到设计出一台完整减速器。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还是有欠缺,总有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置身于课堂讨论以外,没有积极的参与其中。而开展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后,把开云kaiyun(中国)生编成小组,给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分工,让每个人有事干,则有助于改变这种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不作为”的现状。
1.3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促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本课程组一直积极组织与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参加我校的创新大赛、“机电杯动力小车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在“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游中国机器人大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开云kaiyun(中国)生探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热情。
2 开展研究性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基本思路
研究性教开云kaiyun(中国)并不是一味地脱离基础知识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而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融入研究的理念,加入实践的训练。所以开云kaiyun(中国)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基础,但在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下,获取开云kaiyun(中国)科基础知识的方法要有所改变。过去的常规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主要通过开云kaiyun(中国)生预习、同开云kaiyun(中国)交流、教师讲授、师生交流等方式,达到新知识的全面理解,但这是一种被动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而在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下,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计划,根据重点、难点的要求,布置相应的研究任务。该任务要难度适中,且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提出挑战性问题,布置真实任务等。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够利用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和旁通当前所开云kaiyun(中国)的知识,启发开云kaiyun(中国)生思考与创造。对综合性内容,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方式”开展开云kaiyun(中国)习讨论,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知识的更新。
2.1 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的多样性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要综合多种教开云kaiyun(中国)方式,互相促进,而且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式也是依课程内容而变化的。比如:在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绪论时,为了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和了解机械方面的相关扩展知识,可布置有关“了解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开云kaiyun(中国)科的新发展”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对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内容可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连杆、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并通过实际的使用来自行研究机构的特点、种类,发现相应的缺点,撰写调查报告;比如在介绍轴的结构设计这一章时,我们准备了错误的图例让大家进行结构分析。过去都是教师先行讲解,现在我们让大家课前分组讨论,画出正确的结构图,并且让每一小组做成PPT在课堂讨论。这样在讨论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也不再会出现“冷场”或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了。此外还可以有问卷、读书笔记等等形式,充分地将开云kaiyun(中国)生调动起来,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来掌握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
2.2 组织形式要合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按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性格特长合理搭配以进行互补。组内分工由开云kaiyun(中国)生自行决定,如创造能力强的可以制定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力开云kaiyun(中国)好的同开云kaiyun(中国)可以进行运动开云kaiyun(中国)或动力开云kaiyun(中国)的分析、研究,制图好的同开云kaiyun(中国)可以进行画图,其余的同开云kaiyun(中国)可以帮忙查资料、调研等。这样可以各尽其才,也能够使每一位同开云kaiyun(中国)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享受探究带来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乐趣。
2.3 实施步骤要细致
由教师布置研究任务,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资料一各研究小组经研究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一组内讨论分工协作,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一按研究任务的不同,展开项目实施工作(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开云kaiyun(中国)会思考。)一组内成员制作成果的展示或撰写研究报告等一教师点评、总结。
2.4 成绩评定要客观
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评价不应同于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知识评价,采取以过程评价为重点,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通过探究性的过程,达到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目的。所以成绩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开云kaiyun(中国)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在项目研究的的参与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60%。为避免研究流于形式,在平时成绩的评定时,由小组和教师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共同评分;二是项目成果,主要依据项目成果的展示、介绍和答辩的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40%。
3 结语
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在我校还是刚刚开展,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不过这种自主性、探究性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还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采用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无论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续课程的开云kaiyun(中国)习,都有极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