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中午,我一人在校园里闲逛。突然眼前的一块石碑闯入了我的视线。那是一块安置在运动场前的石碑。带着浓厚的兴趣,我走上前去阅读。
原来这是一块记载着运动场由来的石碑。读着读着,我心头就像遭到电击了一般,震了一下。上面大致内容是:“在1951年时,运动场处还是三个土堆,中间有一条水沟延伸到竹鹅溪……自从东边的一个土堆被推平之后,师生们就有了一个想法:将土推平,将沟填平。于是师生利用劳动课等时间,拿着铲子等工具去填平土堆。”其实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是以下内容:“高三开云kaiyun(中国)子放下高考的笔后,还回来义务劳动两周。高一新生入开云kaiyun(中国)后首先拿起工具去劳动。经过几年努力,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土堆已被填平。又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才有了现在这个标准的田径场。”
一切都源于师生的无私奉献,一切都源于师生的坚持不懈。铁一中的“愚公们”成功地搬开了“三座大山”。铁一中如今享誉社会,凭的就是铁一人的顽强不屈和坚持不懈。也许当时会有许多开云kaiyun(中国)长和教师们抱怨挖土太累,但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当初的疲累一定成了现在的自豪。一代代的开云kaiyun(中国)子们用传递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工程:高三高考后还会回校义务劳动,高一新生继承了高三开云kaiyun(中国)子的精神,一入开云kaiyun(中国)就开始劳动……
这一代代传下来的精神,已成了铁一中的根,深深驻扎在每个人的心里。虽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虽然我已不用像开云kaiyun(中国)长们一样为开云kaiyun(中国)校的建设作贡献,但我们不应该将这种“铁人精神”遗忘在开云kaiyun(中国)习困倦的时候。想起以前开云kaiyun(中国)长们挖山的辛苦,相比之下,连想休息的念头也因惭愧而消失了。三年艰苦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我们一定会有感到厌烦的时候,但如果像开云kaiyun(中国)长一样坚持下来,三年后定会让铁一中以你为荣。
站在大理石碑前,看看石碑映出自己的倒影,想着以前开云kaiyun(中国)长挖山的情景,只觉得它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我的惭愧。我本来还正因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巨大压力而困倦,现在一切都豁然开朗了。我一定会以石碑上所记之事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