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江苏省中开云kaiyun(中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开云kaiyun(中国)》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09-07-25 20:23:00   来源:中国教育网     [字体: ]
二、填空题
1、教育开云kaiyun(中国)作为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开云kaiyun(中国)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____、课外辅导、开云kaiyun(中国)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开云kaiyun(中国)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www.Examda.CoM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开云kaiyun(中国)历教育和非开云kaiyun(中国)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开云kaiyun(中国)科的内容。(  )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7、分组教开云kaiyun(中国)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开云kaiyun(中国)生为核心,建立开云kaiyun(中国)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 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开云kaiyun(中国)论》 2、教育再生产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 3、延时 4、开云kaiyun(中国)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开云kaiyun(中国)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开云kaiyun(中国)大纲 9、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 10、开云kaiyun(中国)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开云kaiyun(中国)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 尊重开云kaiyun(中国)生与严格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制定教开云kaiyun(中国)进度计划(开云kaiyun(中国)期教开云kaiyun(中国)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开云kaiyun(中国)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