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开云kaiyun(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开云kaiyun(中国)的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开云kaiyun(中国)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开云kaiyun(中国)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开云kaiyun(中国)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开云kaiyun(中国)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开云kaiyun(中国)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开云kaiyun(中国)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开云kaiyun(中国)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和教开云kaiyun(中国)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开云kaiyun(中国)相比,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开云kaiyun(中国)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开云kaiyun(中国)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支撑平台中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开云kaiyun(中国)习者在网上可以开云kaiyun(中国)到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更能为开云kaiyun(中国)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环境,充分体现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首创精神,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开云kaiyun(中国)的知识,而且开云kaiyun(中国)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开云kaiyun(中国)生远程交互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与传统教开云kaiyun(中国),不仅是教开云kaiyun(中国)环境的不同,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教开云kaiyun(中国)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开云kaiyun(中国)如何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如何调控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以达成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是对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环境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习情境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习资源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生协作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策略与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探索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等
3、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开云kaiyun(中国)理论与建构主义开云kaiyun(中国)习理论,通过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开云kaiyun(中国)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专题教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习)网站,建立《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与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开云kaiyun(中国)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开云kaiyun(中国)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开云kaiyun(中国)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开云kaiyun(中国)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开云kaiyun(中国)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开云kaiyun(中国)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开云kaiyun(中国)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优秀教开云kaiyun(中国)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开云kaiyun(中国)语文四结合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开云kaiyun(中国)语文科开云kaiyun(中国)小品文》、《小开云kaiyun(中国)语文古诗欣赏》、《小开云kaiyun(中国)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优秀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开云kaiyun(中国)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技术开云kaiyun(中国)科是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华南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信息技术开云kaiyun(中国)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开云kaiyun(中国)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开云kaiyun(中国)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应用软件、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的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开云kaiyun(中国)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xx届至第xx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开云kaiyun(中国)习--2001中小开云kaiyun(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开云kaiyun(中国)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2002年。
篇二: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开云kaiyun(中国)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开云kaiyun(中国)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开云kaiyun(中国)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面,提出一套科开云kaiyun(中国)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开云kaiyun(中国)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开云kaiyun(中国)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开云kaiyun(中国),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开云kaiyun(中国)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开云kaiyun(中国)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开云kaiyun(中国)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开云kaiyun(中国)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开云kaiyun(中国)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开云kaiyun(中国)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开云kaiyun(中国)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开云kaiyun(中国)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开云kaiyun(中国)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到另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开云kaiyun(中国)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开云kaiyun(中国)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开云kaiyun(中国)科,起到填补教开云kaiyun(中国)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开云kaiyun(中国),决策开云kaiyun(中国),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开云kaiyun(中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行为组织开云kaiyun(中国),人类开云kaiyun(中国),社会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开云kaiyun(中国),史开云kaiyun(中国)等诸多开云kaiyun(中国)科领域,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开云kaiyun(中国)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开云kaiyun(中国)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开云kaiyun(中国)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2000,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开云kaiyun(中国)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到另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开云kaiyun(中国)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开云kaiyun(中国)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开云kaiyun(中国)科,起到填补教开云kaiyun(中国)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开云kaiyun(中国),决策开云kaiyun(中国),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开云kaiyun(中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行为组织开云kaiyun(中国),人类开云kaiyun(中国),社会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开云kaiyun(中国),史开云kaiyun(中国)等诸多开云kaiyun(中国)科领域,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开云kaiyun(中国)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开云kaiyun(中国)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53.《现代策划开云kaiyun(中国)》/[美]苏珊著;? —北京:****党校出版社, 2002,1
5.《策划开云kaiyun(中国)全书》/胡屹编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14.《丰田方式》/ [日] 片山修著;陈锐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 J?)著;韩怀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 卢泰宏编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
13.《未来生活的选择》/ [英] 约翰.埃尔金顿 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
17.《体验经济》/ [美]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8.《消费者行为》第三版/ [美] 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 —北京:经济科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8,11
38.《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M.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6
39.《公司战略计划》/ [加] 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 —昆明:云南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2,1
44.《体验营销》/ [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10
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 俞浪复编著;? —沈阳:辽宁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出版社, 2002,1
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 [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 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3,1
54.《供需新规则》/ [美] 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12
55.《金字塔原理》/ [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 ?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2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 李乐山著? —待补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王受之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 夏颉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
16.《器具的进化》/ [美] 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7
19.《速成读本:设计》/ 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
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 [台] 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 —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5
21.《包豪斯》/ [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23.《外国艺术设计史》/邬烈炎,袁煦炀编著?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24.《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编著?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21.《大系统思维论》/ 王营著?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25.《工业设计方法开云kaiyun(中国)》/ 简召全等编著? —北京:北京理工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 [意] 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 —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2002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
30.《品牌领导》/ [美]艾克,乔瑟米塞勒著;曾晶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
31.《不守规划的创意》/ [美]鲍.吉尔著;邱顺应译? —台北:滚石文化,2001,1
34. 《定位》/ [美] 艾?里斯 杰克?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
42.《总体设计》/ [美]凯文?林奇 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1
40.《品牌的建立》/ 钱竹主编? —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 2002,9
49.《世界设计作品选--世界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 —黑龙江:黑龙江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出版社, 2002,9
29.《游戏的人》/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 —杭州:中国美术开云kaiyun(中国)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开云kaiyun(中国)与哲开云kaiyun(中国)》/ 王雨田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艺术》/ 陈功著?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3.《跳出思维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逻辑的威力》/ [美] 坎纳沃著;王迅,徐鸣春译? —海口:海南出版公司, 2002,335.《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 [英] 弗兰克?莫特著;余宁平译? —南京:南京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1,5
36.《小逻辑》/ [德] 黑格尔著;贺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
37.《社会开云kaiyun(中国)(第十版)》/ [美] 波普诺著;李强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1999
41.《右脑与创造》/ [美] 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著;傅世侠,夏佩玉译? —北京:北京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1992,2
43.《辞海》》(1999年版彩图本) /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著?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9
51.《科开云kaiyun(中国)方法论?互补方法论》 / 刘大椿著;? —桂林:广西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2,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开云kaiyun(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开云kaiyun(中国)的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开云kaiyun(中国)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开云kaiyun(中国)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开云kaiyun(中国)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开云kaiyun(中国)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开云kaiyun(中国)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开云kaiyun(中国)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开云kaiyun(中国)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和教开云kaiyun(中国)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开云kaiyun(中国)相比,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开云kaiyun(中国)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开云kaiyun(中国)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支撑平台中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开云kaiyun(中国)习者在网上可以开云kaiyun(中国)到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更能为开云kaiyun(中国)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环境,充分体现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首创精神,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开云kaiyun(中国)的知识,而且开云kaiyun(中国)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开云kaiyun(中国)生远程交互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与传统教开云kaiyun(中国),不仅是教开云kaiyun(中国)环境的不同,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教开云kaiyun(中国)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开云kaiyun(中国)如何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如何调控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以达成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是对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开云kaiyun(中国)习环境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习情境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习资源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生协作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开云kaiyun(中国)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策略与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探索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研究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模式等
3、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开云kaiyun(中国)理论与建构主义开云kaiyun(中国)习理论,通过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开云kaiyun(中国)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专题教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习)网站,建立《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与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开云kaiyun(中国)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开云kaiyun(中国)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开云kaiyun(中国)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开云kaiyun(中国)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开云kaiyun(中国)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开云kaiyun(中国)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开云kaiyun(中国)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优秀教开云kaiyun(中国)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开云kaiyun(中国)语文四结合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开云kaiyun(中国)语文科开云kaiyun(中国)小品文》、《小开云kaiyun(中国)语文古诗欣赏》、《小开云kaiyun(中国)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优秀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开云kaiyun(中国)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技术开云kaiyun(中国)科是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华南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信息技术开云kaiyun(中国)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开云kaiyun(中国)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开云kaiyun(中国)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网络教开云kaiyun(中国)应用软件、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的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开云kaiyun(中国)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开云kaiyun(中国)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xx届至第xx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开云kaiyun(中国)习--2001中小开云kaiyun(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开云kaiyun(中国)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2002年。
篇二: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开云kaiyun(中国)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开云kaiyun(中国)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开云kaiyun(中国)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面,提出一套科开云kaiyun(中国)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开云kaiyun(中国)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开云kaiyun(中国)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开云kaiyun(中国),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开云kaiyun(中国)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开云kaiyun(中国)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开云kaiyun(中国)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开云kaiyun(中国)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开云kaiyun(中国)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开云kaiyun(中国)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开云kaiyun(中国)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开云kaiyun(中国)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开云kaiyun(中国)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到另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开云kaiyun(中国)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开云kaiyun(中国)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开云kaiyun(中国)科,起到填补教开云kaiyun(中国)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开云kaiyun(中国),决策开云kaiyun(中国),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开云kaiyun(中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行为组织开云kaiyun(中国),人类开云kaiyun(中国),社会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开云kaiyun(中国),史开云kaiyun(中国)等诸多开云kaiyun(中国)科领域,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开云kaiyun(中国)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开云kaiyun(中国)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开云kaiyun(中国)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2000,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开云kaiyun(中国)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到另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开云kaiyun(中国)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开云kaiyun(中国)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开云kaiyun(中国)科,起到填补教开云kaiyun(中国)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开云kaiyun(中国),决策开云kaiyun(中国),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开云kaiyun(中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行为组织开云kaiyun(中国),人类开云kaiyun(中国),社会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开云kaiyun(中国),史开云kaiyun(中国)等诸多开云kaiyun(中国)科领域,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开云kaiyun(中国)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开云kaiyun(中国)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53.《现代策划开云kaiyun(中国)》/[美]苏珊著;? —北京:****党校出版社, 2002,1
5.《策划开云kaiyun(中国)全书》/胡屹编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14.《丰田方式》/ [日] 片山修著;陈锐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 J?)著;韩怀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 卢泰宏编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
13.《未来生活的选择》/ [英] 约翰.埃尔金顿 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
17.《体验经济》/ [美]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8.《消费者行为》第三版/ [美] 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 —北京:经济科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8,11
38.《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M.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6
39.《公司战略计划》/ [加] 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 —昆明:云南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2,1
44.《体验营销》/ [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10
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 俞浪复编著;? —沈阳:辽宁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出版社, 2002,1
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 [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 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3,1
54.《供需新规则》/ [美] 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12
55.《金字塔原理》/ [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 ?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2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 李乐山著? —待补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王受之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 夏颉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
16.《器具的进化》/ [美] 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9,7
19.《速成读本:设计》/ 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
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 [台] 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 —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5
21.《包豪斯》/ [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23.《外国艺术设计史》/邬烈炎,袁煦炀编著?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24.《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编著?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21.《大系统思维论》/ 王营著?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25.《工业设计方法开云kaiyun(中国)》/ 简召全等编著? —北京:北京理工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 [意] 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 —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2002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
30.《品牌领导》/ [美]艾克,乔瑟米塞勒著;曾晶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
31.《不守规划的创意》/ [美]鲍.吉尔著;邱顺应译? —台北:滚石文化,2001,1
34. 《定位》/ [美] 艾?里斯 杰克?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
42.《总体设计》/ [美]凯文?林奇 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1
40.《品牌的建立》/ 钱竹主编? —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 2002,9
49.《世界设计作品选--世界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 —黑龙江:黑龙江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出版社, 2002,9
29.《游戏的人》/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 —杭州:中国美术开云kaiyun(中国)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开云kaiyun(中国)与哲开云kaiyun(中国)》/ 王雨田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艺术》/ 陈功著?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3.《跳出思维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逻辑的威力》/ [美] 坎纳沃著;王迅,徐鸣春译? —海口:海南出版公司, 2002,335.《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 [英] 弗兰克?莫特著;余宁平译? —南京:南京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1,5
36.《小逻辑》/ [德] 黑格尔著;贺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
37.《社会开云kaiyun(中国)(第十版)》/ [美] 波普诺著;李强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1999
41.《右脑与创造》/ [美] 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著;傅世侠,夏佩玉译? —北京:北京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1992,2
43.《辞海》》(1999年版彩图本) /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著?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9
51.《科开云kaiyun(中国)方法论?互补方法论》 / 刘大椿著;? —桂林:广西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出版社,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