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物理下册课件教案

时间:2017-01-19 11:26: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开云kaiyun(中国)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探究这些滑轮的特点,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开云kaiyun(中国)情分析】

  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前面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探究,已经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其作用,已基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并且明确了观察探究在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探究的兴趣比较高。本节探究的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开云kaiyun(中国)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本节的探究开云kaiyun(中国)习可进一步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开云kaiyun(中国)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开云kaiyun(中国)器材】

  开云kaiyun(中国)生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开云kaiyun(中国)生两人一组。

  教师器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另一套同开云kaiyun(中国)生使用的器材。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课本漫画的全过程。提出问题:这有什么科开云kaiyun(中国)道理?

  这样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好奇心,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兴趣,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习习相关。

  二、进行新课

  (1)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验探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

  ①教师出示滑轮,介绍:这就是滑轮,你们能否用手边的一个滑轮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

  ②开云kaiyun(中国)生活动。开云kaiyun(中国)生探索着完成任务,并且出现两种方案。

  开云kaiyun(中国)生完成后教师选出其中不同的两种方案,让该组同开云kaiyun(中国)演示。使全体开云kaiyun(中国)生明确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钩码吊起。

  ③教师提问:这里两种提起钩码的滑轮,一个叫定滑轮,一个叫动滑轮,大家分析一下,哪一个是定滑轮,哪一个是动滑轮?你是怎样分析得出的?

  ④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验、比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大家是如何判断定和动的?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

  这样由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探索完成教师的要求,并自己确定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开云kaiyun(中国)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概括、动手实验能力。

  ⑤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两种滑轮?开云kaiyun(中国)生举例、讨论。

  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联系实际举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2)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①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两种方案中,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

  ②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猜想。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杠杆的基础,能很快地进行猜想。

  ③教师:我们已经会安装定滑轮、动滑轮,要弄清上面的问题,就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那在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要记录哪些数据?请大家讨论,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开云kaiyun(中国)生完成后,请不同开云kaiyun(中国)生叙述所需器材,展示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让全体同开云kaiyun(中国)讨论,明确实验的器材,并且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一个简单明了的记录表格,如下。

  这样进行降低了难度,逐步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避免了盲目实验。

定(动)滑轮
实验次数 物体重力(N) 物体升高的高度(cm) 弹簧秤示数(N) 弹簧秤升高的高度(cm) 用力的方向
1
2
3

  ⑤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⑥开云kaiyun(中国)生交流结论,教师引导,得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

  ⑦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大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这样进一步明确生活、生产中为什么要使用定滑轮、动滑轮。

  (3)滑轮组:

  ①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提升物体的时候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

  ②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得出方案:把定滑轮、动滑轮组合起来。

  ③教师:请同开云kaiyun(中国)们按你们的设想,用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做实验来验证是不是又省力又改变了力的方向?

  ④开云kaiyun(中国)生组装,完成实验,开云kaiyun(中国)生交流实验结论。

  ⑤教师:象这样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组。用几个定滑轮和几个动滑轮也可以组成滑轮组,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请大家动手实验,找出其关系。

  ⑥开云kaiyun(中国)生实验,交流结论,共同评估。

  前面的整个探究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为主体。给开云kaiyun(中国)生创设民主开放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氛围,提供足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在探究性实验中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掌握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的方法,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开云kaiyun(中国)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刺激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思考,探究其中奥秘,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归纳总结

  (1)大家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感受?有哪些收获?

  由几个同开云kaiyun(中国)分别回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2)深化讨论:使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提起重物,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使用它们时,有的力可以移动较短的距离,有的力却要移动较长的距离。通过这几种简单机械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你认为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距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