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时间:2016-10-27 14:58: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转到汉朝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开云kaiyun(中国)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

  (二)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开云kaiyun(中国)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开云kaiyun(中国)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对于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难点,也是教开云kaiyun(中国)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开云kaiyun(中国)法

  (一)开云kaiyun(中国)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开云kaiyun(中国)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开云kaiyun(中国)期的开云kaiyun(中国)生,这一年龄段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开云kaiyun(中国)习。

  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经验和开云kaiyun(中国)习方法,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情,我运用了下列的教法、开云kaiyun(中国)法

  (二)教法和开云kaiyun(中国)法

  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除了谈话法和讲解法,对于重点内容将采用表格归纳法、由开云kaiyun(中国)生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加上多媒体的辅助,着重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因为开云kaiyun(中国)生是第接触“大一统”这个名词,所以我会在进入新课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之前向开云kaiyun(中国)生解释清楚“大一统”这个名词的概念,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向。然后我会用语言过渡到新课的开云kaiyun(中国)习:那么,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开云kaiyun(中国)习本课寻找答案。

  这样的导入简单直接,可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展开新课的开云kaiyun(中国)习。

  (二)讲授新课(34分钟)

  1.文景之治(10分钟)

  这一子目的内容比较简单,首先我会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汉初的社会环境。然后利用这样一个表格,与开云kaiyun(中国)生一同完成对第一子目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这个表格是秦王朝和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我将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回忆前面所开云kaiyun(中国)内容并利用本课教材内容完成这一表格。这样不仅可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复习巩固前两课的内容,还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景之治的认识。另外,表格内容条理清晰,有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记忆。

  在完成这个表格归纳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后,我会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对“文景之治”形成明确的概念。

  接着我会用这样一句话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汉初文景时期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2.汉武帝的大一统(17分钟)

  这一子目是本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首先我会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小字部分,回答这一个问题: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汉武帝年轻有为,善于用人。

  然后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小组讨论,在3分钟分别讨论总结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两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将在后面一课独立单独开云kaiyun(中国)习,这一点我会向开云kaiyun(中国)生说明。在小组讨论总结出答案后,我会给出我的答案。然后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较难理解的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进一步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老师在开云kaiyun(中国)生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可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已经思考总结过的前提下发现自己认识的不足之处,加深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得出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点拨。

  那么,对于推恩令的讲解我将用这样一幅图表,直观清晰,方便开云kaiyun(中国)生理解认识。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内容,我会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表演课前准备好的历史短剧,即由四个开云kaiyun(中国)生分别扮演汉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扮演汉武帝的开云kaiyun(中国)生要说明为什么这么选择。

  然后我会进行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开云kaiyun(中国),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利用历史短剧不仅可以重新集中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简单化,加上教师的进一步总结,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较轻松地进行理解开云kaiyun(中国)习。

  后,我依旧会用语言过渡到第三子目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称为东汉。

  3.东汉的统治(7分钟)

  这一子目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作为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部分,所以我会将其进行简单处理。开云kaiyun(中国)生在阅读全文后,让一名开云kaiyun(中国)生试着对“光武中兴”进行简单定义,还有一名开云kaiyun(中国)生简单向大家讲述东汉的灭亡。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总结(3分钟)

  做好课堂总结有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理清本课的历史发展线索,也有助于老师重新强调重点和难点。这里我将结合板书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

  (四)课后作业

  写一写:

  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对应课标要求“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因为课时的限制,我将其灵活处理,作为开云kaiyun(中国)生课后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可以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