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09-06-24 07:26:00   来源:福建招生考试网     [字体: ]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仰望天穹,让心飞上云duān。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分)

(1)香港今日的[ ]归
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也是同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分不开的。

(2)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用轻飘的衣袖[  ]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   给大地。

A繁荣 扫 抛 B繁荣 拂 撒 C繁华 拂 抛 D 繁华 扫 撒

3、修改下面句子的语病。(3分)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N1H1流感不再扩散。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分)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①④⑥②③⑤

5、根据上下文填写古诗文句子。(8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2分)

(2)[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2分)

(3)诗人常常借缅怀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杜甫在《蜀相》中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又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       ]。”(4分)

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加深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对这种变化与进步的认识,开云kaiyun(中国)校准备开展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

()下面是同开云kaiyun(中国)们拟定的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分)

从衣食住行看身边的变化从城市面貌看身边的变化从环境保护看身边的变化从季节变换看身边的变化

()某同开云kaiyun(中国)以“关注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变化”为选题,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助分析并回答问题。(分)

甲  年月,某消费者在超市购得一盒月饼,当日拆开食用时,发现月饼已过期变质,他不知◇◇怎样解决这件事,只好自认倒霉。

乙  年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消费者如果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倍的赔偿金。

丙  年 月 日,某消费者从超市买回一袋豆腐干,却吃出一只苍蝇。他立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向工商部门投诉。经调查核实后,商家依法按商品价款的倍作了赔偿。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

②丙材料中的消费者维权成功与什么因素有着直接关系?(分)

()某小组以“关注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为选题,开展综合性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一周后,他们将各自搜集的材料汇总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同开云kaiyun(中国)们依次作了如下发言,其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分)

我们搜集的材料虽然已经比较丰富了,但都是文字材料,显得有点单一。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我很赞同你的意见,我们还可以搜集一些影像材料。材料的丰富和多样化可以使我们的报告更有说服力。

利用现有材料也可以写出一份不错的报告,而且将影像材料制作到报告中,对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是算了吧。

你这是懒汉思想!做事怎么能这样畏首畏尾呢?不想干就直说!我是追求完美的。没有你,我们照样能做好!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见A29

二、阅读(4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题。(分)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

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  ·,必有惊之者。

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分)()军中不解其故()    ·一霎而绝()此去西南·十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分)

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分)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1-13题。(10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这叫跽(ì)坐。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变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人们的双腿解放以后,许多重要的仪式、日常的交际礼仪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跪”为主的礼节逐渐演变成了以“坐”为主。

椅子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比如房屋内部风格: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人们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出现以前,人们的坐姿很低,导致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唐人因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器皿都变得玲珑精巧。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

椅子大的影响,是对于国人的心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这样坐是很难受的,现代人恐怕很难坚持半小时以上;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坐姿。孩子们开云kaiyun(中国)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其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跽坐的训练,不仅能磨练孩子的意志,甚至能收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因为再怎么训练,跽坐久了都会不舒服,内心也会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通过训练,可以实现内心与坐姿的和谐统一。

宋代以前,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街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观念,奴化了国人。 (作者澹台卓尔。有删改)

椅子的流行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的变化、生活用具及习俗的变化和   的变化。(分)

“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如果把这句话中的“逐渐”改为“立即”,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分)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的“跟坐”有哪些好处?(分)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15分)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了一阵◇◇萃萃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像,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进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开云kaiyun(中国)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作者郑成南。有删改)

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作简要概括。(分)

———警觉地应对危险———

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分)

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分)

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分)

三、写作(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 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进 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开云kaiyun(中国)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