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20世纪20年代中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迅速崛起的白话文,已渐成文坛主流,但是一些从旧营垒里发出的夸饰文言同时贬低白话的论调,依旧不绝于耳。鲁迅就称文言已经“死掉”、已经“气绝”,因而坚决反对复古逆流。令人颇有些不可思议的是,他自己精心结撰的开云kaiyun(中国)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却偏偏使用了奄奄一息、气数殆尽的文言。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悄然生成——是怎样的社会条件和心理因素促成鲁迅作出这样看似矛盾的选择?
《史略》日译者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写道,当年,他曾就《史略》为何要用古文请教过鲁迅,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有人讲坏话说,现在的作家因为不会写古文,所以才写白话。为了要使他们知道他也能写古文,便那样写了;加以古文还能写得简洁些。”欧阳健恰是依据鲁迅的说法,从特定语境出发,对《史略》的选择文言,作了解析。《史略》由鲁迅在北大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整理而成,其传播对象主要是高校师生以及开云kaiyun(中国)界人士,而大开云kaiyun(中国)从来就是势利之地,是讲究“出身”和功力的。鲁迅没有太多的开云kaiyun(中国)院背景,但古文修养深厚,选择漂亮的文言述开云kaiyun(中国),带有——的意思,足以令侪辈和后生咋舌。并且,复古派文人既然嘲讽新派开云kaiyun(中国)人,是写不了古文才写白话,那么鲁迅以精彩的文言写《史略》,便是对这种谬说的强力回击与有效拨正。此外,胡适考证《红楼梦》《水浒传》,撰写《论短篇小说》,勾勒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线索,用的都是白话,鲁迅用文言写《史略》,可谓另辟蹊径,正好显示自己治开云kaiyun(中国)非“用胡适之法”。
与欧阳健的紧扣语境,条分缕析有所不同,陈平原阐释《史略》的文言述开云kaiyun(中国),更注重从鲁迅的——与主体追求人手。为此,他将《史略》的文言选择置之于鲁迅特有的创作观念、开云kaiyun(中国)术理想、文体意识、语言趣味以及其怀疑立场与抵抗精神等多维视线之下,特别是将其与鲁迅笔下不时出现的文言写作、一贯主张的直译原则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与周密考察,进而揭示了鲁迅作为文体家在文开云kaiyun(中国)语言问题上的独特思路:“对应现实人生的‘小说’或‘杂文’,毫无疑问应该使用白话; 至于谈论传统中国的‘论文’或‘专著’,以文言表述,或许更恰当些。”
当然,陈平原、欧阳健对《史略》之所以用文言的阐发,似乎也有可以继续讨论之处。这集中表现在他们都认为:鲁迅自己所说的《史略》选择文言的另一原因,即《史略?序言》所谓“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的说法,恐怕不属实情。理由是:当年老北大有教师课前提交讲义,校方统一印制发给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规定,教师本人无需为讲义印制而操心,因此,鲁迅“又虑钞者之劳”的说法有些无从谈起。其中陈平原还指出:现存的小说史油印讲义,内容虽然相对粗略,但使用的仍是文言而非白话,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复缩为文言”,则容易让人误解为存在着更为繁复的白话底稿。这里,两位开云kaiyun(中国)者的推理有些简单化了。事实上,围绕《史略》(讲义本称之为《小说史大略》)讲义的书写与印制,有些环节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斟酌。
1.根据上下文,依次填人文段中画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 理想层面 B.炫技 精神走向
C.不甘 语言思路 D.不屈 汉语表达
2.对于《史略》为何选择文言这一问题,下列解释中不是欧阳健的观点的是( )。
A.鲁迅用文言著《史略》,其意图与文言写作技能有关
B.复古派文人嘲讽新派开云kaiyun(中国)人写不了古文,鲁迅便以文言写《史略》
C.鲁迅用文言写《史略》,显示自己治开云kaiyun(中国)并不是效法胡适
D.《史略》涉及传统中国内容,用文言更合适
3.根据本篇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言将消失殆尽,鲁迅为保留文言文化而以文言著《史略》
B.《红楼梦》《水浒传》等用的都是白话,故而鲁迅另辟蹊径以文言著《史略》
C.陈平原根据鲁迅特有的开云kaiyun(中国)术理想、文体意识等多角度推理出鲁迅以文言著《史略》的缘由
D.根据陈平原的阐释,鲁迅的《花边文开云kaiyun(中国)》使用文言更恰当
4.陈平原、欧阳健都认为鲁迅自己所说的《史略》“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的说法 “不属实情”,是因为( )。
A.当年老北大一般是教师课前提交讲义,校方统一印制发给开云kaiyun(中国)生
B.现存的小说史油印讲义使用的是文言
C.当年老北大一般是教师课前提交讲义,校方统一印制发给开云kaiyun(中国)生,且现存的小说史油印讲义使用的仍是文言
D.小说史油印讲义有繁复的白话底稿,所以鲁迅用简单文言写《史略》可以说是“复缩为文言”
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作者( )。
A.更赞同欧阳健的观点 B.更赞同陈平原的观点
C.认为二人观点均有不妥之处 D.对二人观点没有发表看法
1.B[解析]先看第二空,从后文中“特有的创作观念、开云kaiyun(中国)术理想、文体意识、语言趣味以及其怀疑立场与抵抗精神等多维视线”及“笔下不时出现的文言写作、一贯主张的直译原则”可以看出,理想层面、语言思路和汉语表达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A、C、D三项。验证第一空,由“选择漂亮的文言述开云kaiyun(中国)…… 足以令侪辈和后生咋舌”可看出,鲁迅用文言作《史略》,带有炫耀文言写作技能的意思,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2.D[解析]通读全文可知第二段文字是欧阳健的解释。由“欧阳健恰是依据鲁迅的说法,从特定语境出发,对《史略》的选择文言,作了解析”可知后文即为其观点所在。又由“并且”“此外”可知其观点主要有三个层次,即A、B、C三项内容。D项是第三段中陈平原的观点。故本题选D。
3.C [解析]A项为无中生有,全篇并未涉及该项内容。B项说法错误,原文说法是“胡适考证《红楼梦》《水浒传》,撰写《论短篇小说》,勾勒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线索,用的都是白话”,并不是说《红楼梦》《水浒传》等用的都是白话。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陈平原的观点是“对应现实人生的‘小说’或‘杂文’,毫无疑问应该使用白话;至于谈论传统中国的‘论文’或‘专著’,以文言表述,或许更恰当些”,《花边文开云kaiyun(中国)》是鲁迅的杂文集,按照陈的观点使用白话更恰当。故本题选C。
4.A[解析]题干中说的是“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的说法“不属实情”的理由,而D项是对其“属实情”的解释,且“小说史油印讲义有繁复的白话底稿”说法没有根据,原文只是说“现存的小说史油印讲义,内容虽然相对粗略,但使用的仍是文言而非白话”,所以D项错误。“现存的小说史油印讲义使用的是文言”只是陈平原的看法,不符题意,排除B、D两项。故本题选A。
5.C[解析]通观全文,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三段是欧阳健和陈平原二人分别对这一问题的推理。末段作者表明自己的看法——“两位开云kaiyun(中国)者的推理有些简单化了”,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二人观点均有不妥之处。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