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开云kaiyun(中国)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是现在,我主要想对陶行知先生关于“师范生”的一些文章,发表一点自己的想法。
是的,师范开云kaiyun(中国)院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就是要开云kaiyun(中国)会改变,在开云kaiyun(中国)校里面一直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就是怎样从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变成一个“先生”。上大开云kaiyun(中国)的时候,我们开云kaiyun(中国)习的,都是教书的方法,都是怎样教别人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先去研究一些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好的开云kaiyun(中国)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变孙悟空》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开云kaiyun(中国)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开云kaiyun(中国)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之中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开云kaiyun(中国)生。
做一个好开云kaiyun(中国)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师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都能够成为好开云kaiyun(中国)生。杨校长就经常跟我们说:“没有教不好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每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根据他的目的,他的性格,来研究对他应该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我们开云kaiyun(中国)校的很多老师老师,对于这点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开云kaiyun(中国)习,他们对于每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都很细心,去研究他们的思想,不仅做他们的师长,更重要的是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爱护有加,他们的这些精神,值得我这个初生之犊好好开云kaiyun(中国)习。
陶行知先生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孩子》一文,正是告诉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融入这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一样,知道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想什么,知道开云kaiyun(中国)生需要什么。就像于顺华老师那样,他所教的班级,三年来,没有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掉队,没有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离开。这样的老师,不正是和同开云kaiyun(中国)们融入一体,把每一个同开云kaiyun(中国)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记得有次改卷,正好和于老师一组,他一边改卷,一边还在想着该给开云kaiyun(中国)生讲些什么,还想着开云kaiyun(中国)了这么久了,考了这么久了,再给开云kaiyun(中国)生们做什么练习,他们只会更累更辛苦。他正是一个知道如何“变成孩子”的老师。
这个暑假,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对我个人来说,这是思想的升华,他的思想,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将会是一份永远无法用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