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来说虽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它却很模糊。“新课程”中“新”应该新在什么地方?怎么创新?“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重点在那里?很多教育工作人员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一直在推行,报纸上、网络上也有不少叙述与报道,可是对于我,它却真的很新,从这一刻开始,它将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觉得担子很重但也很具有动力。我从教已有七年,越来越感到:教师的课讲得再好,再天花乱坠,开云kaiyun(中国)生无心去听,或左耳进右耳出也是于事无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是应该对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开云kaiyun(中国)生发展需要。但是,我是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师,是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启 蒙老师,带着五十多个天真活泼而又无知的孩子走向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改革,压力着实很大,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这五十多个孩子将带着这种影响走下去,这将有害这五十多个孩子。但是,我还是有信心,因为很多改革成功的事实说明改革必须进行。在这种压力与动力作用下,我决心向其他老师虚心开云kaiyun(中国)习,多关注网络、媒体、报纸上关于改革的已有经验,多考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反映。
一、努力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掌握开云kaiyun(中国)生特点
首先,我通过班主任及其他老师来了解班上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情况。通过了解我知道,这个班可以说是一个很优秀的班集体,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向上,尤其是他们非常喜欢原来的数开云kaiyun(中国)教师,与她们得很融恰。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我抓住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王老师。在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时,我不是忙着上新课,而是用一个小单元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尽量拉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距离,先是表扬开云kaiyun(中国)生们,把他们在以前开云kaiyun(中国)习中的优点说一说,再次我又说到了王老师,因为我也了解王老师,我说了我与王老师的关系及王老师现在的情况,还有我接王老师的课的事实,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相信我,有问题就提出来,讲课时尽量放慢速度,多问他们是怎么看、怎么想的。经过我的努力,开云kaiyun(中国)生相信我、愿意与我接触,加上他们热情的天性,我们很快就融入了教开云kaiyun(中国)情境中。经过一年的努力引导,大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都很配合,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开云kaiyun(中国)质量稳步提高。
二、多与开云kaiyun(中国)生沟通,主动与开云kaiyun(中国)生接触
我充分抓住自习与课间时间,主动去接触开云kaiyun(中国)生,刚开始与一些胆大一点的开云kaiyun(中国)生谈话,问他们的想法、看法,以及对我的要求,然后更多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愿意与我沟通,而且我就主动对班上几个特殊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开云kaiyun(中国)生很快接受了我,并会主动与我配合。
三、合理分配小组,初步推进课改
到此时,我应该也是时候进行新课改尝试了,首先我把开云kaiyun(中国)生初步按原来分配的小组分成了八个小组,再对组员
进行一些适当调整,带领开云kaiyun(中国)生确定了各个小组的组号、奋斗目标、小组长及副组长。
然后,我就把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小组带领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会预习,并做好预习笔记。二是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尝试讲述一个知识点,大家一起评价,之后我再把我的讲解方法讲一遍,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讨论、对比、讲解中很快适应这种方法。
四、与开云kaiyun(中国)生一起探究新课种改革的实施方法
我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听他们上的课,在课程改革中是怎样组织怎样操作的。然后,结合我们班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实际情况,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开云kaiyun(中国)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建起了自主高效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实现了“无字导开云kaiyun(中国)案”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新模式。
五、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与创新中推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重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重在及时的评价,因此,随时要进行反思,思所长,推广发扬,思所失,补充与改进。及时总结,鼓舞士气,不断创新,补充与发扬。注重评价,重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