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

时间:2016-06-08 15:19: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教开云kaiyun(中国)随想】
  1、古诗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式,既节省了教开云kaiyun(中国)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因此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这样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整合,使得教开云kaiyun(中国)节奏得到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得到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佳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效率。如在“辨诗”教开云kaiyun(中国)环节中,通过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开云kaiyun(中国)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开云kaiyun(中国),这篇课文开云kaiyun(中国)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开云kaiyun(中国)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开云kaiyun(中国)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开云kaiyun(中国)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资源。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位置。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时间留给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开云kaiyun(中国)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开云kaiyun(中国)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体验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乐趣。再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参与到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讨论之中,或在讨论之初暗示思维的途径,或在讨论之中点拨思维的深度,或在讨论之后即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平等参与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块儿探讨研究这两首古诗,有时候甚至可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感觉到老师知道的东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教师的低站位,可以和开云kaiyun(中国)生平等相视,从而平等对话;教师的低站位,可以大限度地激发起开云kaiyun(中国)生探究诗歌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开云kaiyun(中国)生超越教师的信心;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课堂上师生彼此间的隔膜,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更容易亲近教师,走近教师,从而坦然地走进诗歌的天地间。
  今天,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具体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注意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读诗的兴趣)
  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讨论,板书:
  咏物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开云kaiyun(中国)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