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决定要出国,找工作就成了申请之余的甜品。静远和M银行,一个是国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一个是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银行业新秀。我先后向这"一洋一中"两家企业投送了简历并进入笔试和面试。两次求职经历,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兴奋也有沮丧--留给我更多的则是对中外企业不同招聘风格的感悟。
作者:安子夭夭
三、静远V.S M银行
虽然二者的不同并不能普遍代表中外资企业在人才招聘上的差异,但我们仍可以窥豹一斑,总结出在这两类企业中的求职ABC
静远和M银行,一个是国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一个是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银行业新秀。两次求职经历,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兴奋也有沮丧--留给我更多的则是对中外企业不同招聘风格的感悟。
在招聘程序上,静远显然比M银行有一套更熟练运作的规范--招聘会、填申请表、递交简历、笔试、一面、二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时间控制也是严谨而恰当好处。M银行在程序上则比较务实:招聘会上直接交简历、下午面试、一周后笔试,通过者安排一个月的实习。我开始很奇怪为什么面试被安排在笔试之前,大多数的招聘程序都是先笔试后面试--笔试的成本(招聘方消耗的时间、精力等)显然要比面试少,对求职者的评价也更客观;之后才发现,M银行在深圳的招聘程序是先笔试后面试的,唯有在北京是特例,或许由于其笔试庞大的题量相比其面试的评判而言并非一件省时省力的事,也或许是在北京安排了三场(北大是首场)高校招聘会,而笔试则需要集中在一个地方同时进行的原因。
在笔试上双方显然有很大的差别。静远的笔试是一篇45分钟的英语作文:你认为中国入世后面临的大挑战是什么?题目看似不新,也与会计专业知识没有直接联系,但在测试求职者英文表述能力的同时,全面考察其洞察力和分析能力。M银行的笔试在前文中我已经详细提到:内容丰富、题量庞大。一方面有利于招聘方通过一些量化的答案(其中部分选择和填空答案是的)了解求职者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便于通过英文阅读、翻译和材料分析(大多是一些当下流行或敏感问题的分析)来判断求职者的英文应用能力和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相比之下,M银行的笔试考核更加全面,而静远的笔试则性价比较高。
静远的一面侧重的是求职者的职业理念和个人风格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当然也包括对英文沟通能力的考察,毕竟在大部分外企中英语是"官方语"。M银行面试侧重的是求职者的个人素质和对M银行的了解,或者说,对整个行业的了解。从面试的角度看,双方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要求求职者能"知己知彼"--看清自身特点的同时了解企业的位置和风格。静远一面我"败在此",M银行的面试我也"成于此"--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陌生和对银行业的熟悉。
不同的招聘程序、不同的笔试、面试侧重点共同决定了静远和M银行不同的招聘风格。虽然二者的不同并不能普遍代表中外资企业在人才招聘上的差异,但我们仍可以窥豹一斑,总结出在这两类企业中的求职ABC:
1、不要错过招聘会
在招聘会上,企业内部人员(一般是人力资源部经理)会简要介绍企业的产品、服务、市场状况和企业文化,这些背景知识虽然也可以通过该企业的网站或是宣传资料获得,但绝对没有在招聘会上来得更加直接、生动、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招聘方会详细讲解本次招聘的重点,包括招聘职位和人才培训等求职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便于求职者抓住招聘过程中的重点,并直观的了解到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和招聘风格。知名企业的招聘会,从场景布置到主讲人的讲解,都可谓一场精彩的表演。遗憾的是,由于忙于申请资料的准备,我错过了静远的招聘会,也错过了解静远直接的途径。
2、精心打造你的简历
毫无疑问,在企业招聘人员尚未与你谋面时,你的简历就是你的"全权代表"。一份井井有条、详简得当、制作精致的简历,就是你的一条精彩广告。英文版式的简历种类很多,在网上可以搜索到许多商开云kaiyun(中国)院(如哈佛商开云kaiyun(中国)院、沃顿商开云kaiyun(中国)院等)和大公司的简历样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早早准备好一个"基础版",求职时根据各个公司的不同要求和特色稍作修改就OK了。中资企业一般要求同时准备中英文简历。我的中文简历是以英文简历为基础,并按照中文的习惯进行调整而成。同样,中文简历的样本也能在网上也有很多,你可以下载后仔细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中资企业,好把中文的求职信和简历放在前面,英文的Cover Letter和Resume放在后面。然后才是其他材料。许多细节是求职者在准备简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揣摩的。
3、笔试--轻松上阵
笔试一般不需要刻意准备。我原本以为静远的笔试会涉及一些会计专业知识,因此还提前复习了会计、财务方面的基本内容,显而易见这是多余的--大多数外企招聘时并不限制专业,因此笔试也没有理由考一些专业性强的知识。M银行的笔试也同样没有设计任何银行方面的专业知识。成功的笔试靠的是平时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和积累,上场的时候需要的是一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坦然。
4、面试--厚积薄发
相对笔试而言,无论是外企还是中资的面试,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整理通过招聘会、宣传资料、企业网站、BBS上获得的各种信息,准备好一些常规问答。把握好自己回答问题的"度"--什么样的信息需要提供给面试官,什么样的信息不能轻易透露,都应该事先想清楚。我在静远一面中"自杀"的经历就是一个极好的反例。如果参加外企的面试,一定要做好全英文的准备,并在面试前至少三天坚持英语的口语练习。找几个好友担任面试官轮流提问并帮助你总结回答的优劣,是一个练习口语和面试思维活跃度的好办法。面试准备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好自己的"谈话风格"--注意符合招聘企业的风格。从行业特征和企业招聘的职位来分析企业的风格,并以此为尺度来构思整个面试。静远一面中,我忽略了会计师事务所偏好的成熟、稳重的风格而步入失败。M银行虽然在招聘时并没有明确说明招聘的职位,但是其目前需要的是大量能拓展市场业务的客户经理,因此我在面试中活泼、易于交往的谈话风格受到了面试官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