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开云kaiyun(中国)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7)

时间:2016-05-17 16:23: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A.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D.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2.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  )

  A.白居易

  B.韩愈

  C.李白

  D.杜甫

  3.“五十步笑百步”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大同》

  D.《郑伯克段于鄢》

  4.《史记》中,用来记叙诸侯事迹的是(  )

  A.世家

  B.本纪

  C.列传

  D.书

  5.我国文开云kaiyun(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论语》

  6.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  )

  A.旧题乐府

  B.新题乐府

  C.绝句

  D.律诗

  7.在下列诗歌中富有理趣的是(  )

  A.《氓》

  B.《蜀相》

  C.《饮酒》

  D.《从军行》

  8.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是

  A.杜甫

  B.李白

  C.陆游

  D.白居易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偶

  10.下列哪位作家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

  A.辛弃疾

  B.苏轼

  C.柳永

  D.王安石

 11.《报刘一丈书》是一篇(  )

  A.书信体记叙文

  B.书信体议论文

  C.书信体抒情文

  D.奏章

  12.下列《马伶传》的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主观创作意图的是(  )

  A.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

  B.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C.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1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  )

  A.设景抒情、时空跳跃

  B.设景抒情、多用比兴

  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D.借景抒情、多用比兴

  14.《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

  A.帝国主义

  B.中国的奴隶制度

  C.资本主义

  D.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15.《选择与安排》一文提出做文章最重要的是(  )

  A.搜寻材料

  B.要有创作的灵感

  C.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D.选择与安排

  16.“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段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对比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演绎法

  17.梁实秋早年参加的文开云kaiyun(中国)社团是

  A.新月社

  B.左翼作家联盟

  C.创造社

  D.文开云kaiyun(中国)研究会

  18.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王不归罪于年成不好。

  B.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向东眺望。

  C.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私下认为那是过去的事了。

  D.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而严厉。

  19.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

  A.《骆驼祥子》

  B.《断魂枪》

  C.《茶馆》

  D.《月牙儿》

  20.曹禺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  )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题: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从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1.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孳:

  天:

  爪:

  离:

  22.请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23.郭橐驼所说的“植木之性”是什么?(2分)

  (二)阅读曹操《短歌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24.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沉吟:

  枉:

  存:

  契阔:

  25.请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译成现代汉语。(4分)

  26.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三)阅读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7.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4分)

  28.分析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诗中有画”的特点。(4分)

  2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麦琪的礼物》结尾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

  德拉哭了之后,在脸颊上扑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来给杰姆买一件礼物。好几个月来,她省吃俭用,能攒起来的都攒了,可结果只有这一点儿……

  房里两扇窗子中阃有一面壁镜……

  她突然从窗口转过身,站到壁镜面前。她的眼睛晶莹明亮,可是她的脸在二十秒钟之内却失色了。她迅速地把头发解开,让它披落下来。

  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

  她穿上褐色的旧外套,戴上褐色的旧帽子。她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就飘然走出房间,下楼跑到街上。

  30.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揭示人物心理的?(4分)

  31.这样的写法对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好处?(4分)

  32.从前面文字中可以反映出德拉心理上的哪些变化?(2分)

  (二)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33~35小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33.“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34.“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诗人什么样的姿态?(4分)

  35.《再别康桥》最后一节诗与第一节略有重复,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36.谈海的用意是什么?(2分)

  37.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海具有怎样的品格?(4分)

  38.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分)

  四、作文:50分。

  39.题目:团圆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答案】B

  4.【答案】A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世家是《史记》的编写体例之一。

  5.【答案】A

  6.【答案】A

  【解析】曹操《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属于汉乐府《相和歌·平调曲》。

  【错误分析与防范】此题要求考生了解新、旧乐府诗的概念。如果只对乐府诗有一个大致模糊的印象,往往会对此类细节问题作不出正确的回答。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陆游的诗现存九千三百多首,是中国文开云kaiyun(中国)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

  9.【答案】A

  【解析】《无题》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比喻忧愁的千古名句。忧愁本来是一种情绪,但作者将之比作一江东去的春水,连绵不绝,使这种抽象的东西有了可感知的形象,使读者受到直接的感染。因此A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宋词表现生活内容狭窄的局面到苏轼才开始有所转变,苏轼以其志向高远、托情言志、胸襟开阔、激情豪放的创作手法,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因此,本题应选择B项。

  11.【答案】A

  【解析】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宗臣(1525--1560),明代嘉靖年间,严嵩父子把持朝政,一些无耻之徒奔走钻营于严府门下,趋炎附势,丑态百出。在这种情况下,宗臣在回复刘一丈的信中,借题发挥,尖刻地讽刺了明代官场中的丑恶现象。故本题A项正确。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