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济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中级财税(测评试题2)

时间:2016-05-11 15:44: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经济师中级财税测试题(第3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各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税收的本质是( )。

  A.税收仅仅是一种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

  B.税收能调节国民经济分配格局

  C.税收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D.税收能监督国民经济运行

  2.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要能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体现的税收原则是( )。

  A.弹性原则

  B.充裕原则

  C.便利原则

  D.节约原则

  3.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

  A.排除特权阶层免税

  B.自然人和法人均需纳税

  C.公私经济均等征税

  D.对不同境遇的人课征不同的税收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是由( )制定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财政部

  C.国务院

  D.国家税务总局

  5.下列减税免税方式中,属于税基式减免方式的是( )。

  A.项目扣除

  B.减征税额

  C.减半征收

  D.适用低税率

  6.纳税人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进价从而将应缴纳的税款转嫁给生产要素的销售者或生产者负担的税负转嫁形式称为(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7.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 )。

  A.政体的不同

  B.主体税种的不同

  C.关税税率的不同

  D.税收管辖权的交叉

  8.历第提出税收原则的是( )。

  A.威廉•配第

  B.攸士第

  C.亚当•斯密

  D.瓦格纳

  9.税法的失效表明其法律约束力的终止,常见的税法失效宣布方式是( )。

  A.直接宣布废止某项税法

  B.以新税法代替旧税法

  C.税法本身规定废止的日期

  D.由省税务机关决定失效日期

  10.造成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的原因是( )。

  A.税负转嫁

  B.税负归宿

  C.税收负担

  D.税源

  11.甲国某居民有来源于乙国的所得100万元,甲、乙两国的所得税率分别为20%、25%,但乙国对外国居民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实行15%的优惠税率,甲国采用分国限额抵免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并不给予税收饶让,这样,甲国对该居民的这笔境外所得应征所得税款为( )万元。

  A.20

  B.15

  C.5

  D.0

  12.下列税种中,属于财产税类的是( )。

  A.增值税

  B.房产税

  C.消费税

  D.个人所得税

  13.关于累进税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全额累进税率下,一定征税对象的数额只适用一个等级的税率

  B.在超额累进税率下,征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C.对同一征税对象采用同一税率,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大于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D.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为速算扣除数

  14.某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为1000万元,利润总额为20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30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率为( )。

  A.3%

  B.15%

  C.25%

  D.30%

  15.甲国对乙国居民在甲国取得的利息收入征收所得税,对甲国居民在乙国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征所得税的做法所遵循的原则是()。

  A.属地主义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

  C.属地兼人主义原则

  D.税收饶让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税收的经济原则包括( )。

  A.财政原则

  B.配置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E.弹性原则

  2.宏观税收负担衡量指标包括( )。

  A.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B.国民收入负担率

  C.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

  D.企业流转税税负率

  E.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

  3.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 )。

  A.低税法

  B.扣除法

  C.免税法

  D.抵消法

  E.抵免法

  4.影响税收负担的税制因素有( )。

  A.经济发展水平

  B.税率

  C.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D.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E.税收的减免政策

  5.税负转嫁的条件包括( )。

  A.税负水平

  B.税率的高低

  C.通货膨胀

  D.商品经济的存在

  E.自由的价格体制

  6.国际上重要、影响力大的国际税收协定范本包括( )。

  A.OECD协定范本

  B.欧盟协定范本

  C.UN协定范本

  D.东盟协定范本

  E.IMF协定范本

  7.关于税收财政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通过征税获得的收人要充分

  B.税收收人应能随着财政支出的需要进行调整

  C.税收的建立应有利于社会公平

  D.税收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

  E.税收的建立应有利于保护国民经济

  8.税法的正式渊源包括( )。

  A.税收法律

  B.税收法规

  C.部委规章

  D.税收判例

  E.税收习惯

  9.关于国际税收的概念可以理解为( )。

  A.国际税收不能离开跨国纳税人这个因素

  B.国际税收是一个超越各国税制的独立税收体系

  C.国际税收不是一个独立的税种

  D.国际税收是跨国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税收分配关系

  E.国际税收必须依附于一般的国家税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各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答案】C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一节税收的本质。税收表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和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

  2. 【答案】B

  【解析】第三章第二节现代税收原则。充裕原则是指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要充分,能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

  3. 【答案】D

  【解析】班第三章第二节现代税收原则;(1)横向公平(水平公平),即对相同境遇的纳税人课征相同的税收。(2)纵向公平(垂直公平),即对不相同境遇的纳税人课征不同的税收。

  4. 【答案】C

  【解析】2009年考题,考核第三章第三节“税法的正式渊源”。税法的正式渊源

  法律法规分类立法机关举例

  税收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条例(暂行条例)

  国务院或授权主管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或以及其他具有规范性内容的税收文件

  部委规章和有规范性文件财政部、税务总局财政部发布《税务代理试行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地方人大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 【答案】A

  【解析】2009年考题,考核第三章第一节“税收要素”

  减免税税基式减免: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现减免税。(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跨期结算等。)起征点是征税数额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额式减免: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现的减免税。全部免征

  减半征收

  核定减免率

  另定减征税额

  6. 【答案】B

  【解析】2009年考题,考核第三章第四节“税负转嫁的形式”。税负转嫁的形式

  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说明

  前转,亦称“顺转”指纳税人在进行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时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其应负担的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或终消费者负担的形式。前转是税负转嫁的典型和普通的形式,多发生在商品和劳务课税上。

  后转,亦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进价从而将应缴纳的税款转嫁给生产要素的销售者或生产者负担的形式。

  消转,亦称“税收转化”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

  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扣除的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

  7.【答案】D

  【解析】2009年考题,考核第三章第五节“国际税收”。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交叉。

  8.【答案】A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二节古典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

  威廉?配第

  在他所著的《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第提出了税收原则公平、简便、节省

  亚当?斯密

  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中提出了的税收四原则(1)平等原则;

  (2)确定原则;各国税赋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

  (3)便利原则;

  (4)少征收费用原则,又称为“经济原则”

  阿道夫?瓦格纳“四端九项” 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原则

  收入弹性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税源选择原则

  税种选择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原则

  平等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

  9.【答案】B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三节税法的效力.税法的效力

  基本分类具体分类

  1.税法的空间效力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在地方范围内有效

  2.税法的时间效力税法的生效①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

  ②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大多采用】

  ③税法公布后授权地方政府自行确定实施日期

  税法的失效①以新税法代替旧税法,常见。

  ②直接宣布废止

  ③税法本身规定废止的日期

  税法的溯及力我国及许多国家的税法都坚持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10. 【答案】A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四节税负转嫁.造成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的原因是税负转嫁。

  11.【答案】C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五节税收饶让.第一步,计算抵免限额:100×20%=20万元

  第二步,计算实际抵免额:因为甲国不给予税收饶让政策,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该居民在乙国缴纳了100×15%=15万元的所得税,低于抵免限额,只能就已纳税抵免,实际抵免额为15万元

  第三步,计算甲国应征税款:20-15=5万元

  12.【答案】B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三节“按税种分类”

  类别内容

  货物和劳务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013年调整)。

  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2013年新增)

  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2013年新增)

  行为、目的税类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现已停征)、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

  13. 【答案】C

  【解析】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小于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14. 【答案】B

  【解析】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同期实现的利润总额×100%=30/200=15%

  15. 【答案】A

  【解析】属地主义原则是指以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地或经济活动所在地为标准确定国家行使管辖权的范围。本题中甲国对非本国军民来源于本国的收入纳税,而对本国居民来源于非本国收入不纳税,显然遵循的是属地主义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 【答案】BC

  【解析】第三章第二节现代税收原则。

  配置原则

  经济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

  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相关考点】税收的三项基本职能分别为:财政职能,经济职能,监督职能。

  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2. 【答案】AB

  【解析】第三章第四节税收负担的指标体系。

  税收负担的指标体系:

  类型指标

  1.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2)国民收入负担率

  2.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1)企业(个人)税收负担率

  (2)直接税负担率

  (3)企业流转税负担率

  (4)企业所得税负担率

  3. 【答案】ABCE

  【解析】2009年考题,考核第三章第五节“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低税法、扣除法、免税法、抵免法。

  4.【答案】BE

  【解析】2007年考题改写,考核第三章第二节“税收财政原则”。

  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和税制因素。

  因素内容影响方式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税收负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税收负担也要高一些。

  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如果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主要是税收,税负水平则相对较重。

  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膨胀时期提高税负;萧条时期降低税负。

  税制因素征税对象。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课税对象的范围和数额越大,税负水平越高。

  计税依据在同样的税率标准下,如果纳税人计征所得税时允许其扣除许多项目,则会使计税依据缩小,从而使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低于名义税率。

  税率税率直接决定着税负的高低,即税率越高,税收负担越高;反之,则越低。

  减免税减免税越多,税收负担越低;减免税越少,税收负担越高。

  附加和加成附加和加成越多,税收负担越高;附加和加成越少,税收负担越低。

  5. 【答案】DE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四节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的条件:

  (1)商品经济的存在。

  (2)自由的价格体制。

  6. 【答案】AC

  【解析】2011年考题,考核第三章第五节国际税收 。

  国际上重要、影响力大的国际税收协定范本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即《OECD协定范本》和联合国的《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即《UN协定范本》。

  7. 【答案】AB(或者ABD)由于是模拟题,免不了有一些问题,不会像真题那么权威,大家通过这个题掌握相关考点即可,平时还是要多研究真题。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二节“税收财政原则”。

  税制建设的财政原则的内容:充裕、弹性、便利、节约

  (1)充裕原则:选择税源广大,收入稳定的征税对象

  (2)弹性原则:税收收入应随着财政支出的需要进行调整。

  (3)便利原则:要使纳税人付出的“奉行费用”较少,必须确立尽可能方便纳税人完税的税收制度。有两个小点,其中第二点说到:税收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

  (4)节约原则:要做到以尽可能少的税务行政费用,获取应得的税收收入

  8. 【答案】ABC

  【解析】考核第三章第三节“税法的正式渊源”。在我国,税法的正式渊源专指由国家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的作为税法渊源的制定法,包括宪法、税收法律;税收法规、部委及地方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际税收条约或协定等。

  9. 【答案】ACDE

  【知识点】考核第三章第五节国际税收

  【解析】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因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在对跨国纳税人进行分别课税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重含义:

  (1)国际税收不是一种独立的税种。

  (2)国际税收不能离开跨国纳税人这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