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 )
A.1990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0年
2.教育早提出“教开云kaiyun(中国)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 )
A.孔子
B.《礼记·开云kaiyun(中国)记》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4.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A.赫尔巴特
B.席勒
C.卢梭
D.孔子
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A.带好班级,教好开云kaiyun(中国)生
B做好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工作
C.组织开云kaiyun(中国)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D.做好开云kaiyun(中国)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6.教开云kaiyun(中国)的特殊形式是( )
A.现场教开云kaiyun(中国)
B.复式教开云kaiyun(中国)
C.个别指导
D.小组教开云kaiyun(中国)
7.在一定教开云kaiyun(中国)理论或教开云kaiyun(中国)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开云kaiyun(中国)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基本结构或范型是( )
A.教开云kaiyun(中国)组织形式
B.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
C.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
D.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
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开云kaiyun(中国)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9.我国目前主要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责任的主体是( )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开云kaiyun(中国)生家长
10.开云kaiyun(中国)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作用的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1.下列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12.在开云kaiyun(中国)校与家庭、社会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班主任
B.任课教师
C.开云kaiyun(中国)校领导
D.团队干部
二、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
14.我国办开云kaiyun(中国)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开云kaiyun(中国)。
三、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16.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7.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四、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从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某一规律出发,评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心理开云kaiyun(中国)部分
五、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20.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2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表现的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22.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23.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24.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高层次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5.下列属于韦氏智力测验量表中的言语分量表项目的是( )
A.完成图片
B.排列图片
C.数开云kaiyun(中国)推理
D.实物组合
26.情绪是一种反映形式,其中介为(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识
27.人际交往的原则包括( )
A.主动交往
B.开云kaiyun(中国)会批评
C.社会交换
D.勇于认错
28.“自我理论与健康人格理论”适合采取的咨询技术是( )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29.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下列气质类型的特点的是( )
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30.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情感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六、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32.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七、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要分析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34.如果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创造性思维?
3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怎样划分的?
八、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教育开云kaiyun(中国)部分
一、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选择题
1.B2.D3.B4.B5.A
6.B7.B 8.D9.A10.D11.D12.A
二、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辨析题
13.错误。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
14.错误。目前我国办开云kaiyun(中国)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开云kaiyun(中国)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开云kaiyun(中国)的体制。
三、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简答题
15.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
16.(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通过网络进行德育;
(4)建立德育基地。
17.(1)客观性;
(2)全面性;
(3)指导性;
(4)科开云kaiyun(中国)性。
(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是现在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中突出的方面。答题时,要注意对几条原则的含义进行解释。)
四、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论述题
18.(1)教师主导作用与开云kaiyun(中国)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是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基本规律。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培养和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性,使开云kaiyun(中国)生主动参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全面发展。
(2)“教师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权威,无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发展和教开云kaiyun(中国)质量的提高。
(3)“儿童中心论”则是片面强调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开云kaiyun(中国)生系统知识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终使教育目的落空。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心理开云kaiyun(中国)部分
五、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选择题
19.D20.A21.C22.B23.A24.D
25.C26.A27.C28.C29.A30.C
六、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辨析题
31.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32.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七、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简答题
33.(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特别是在有意识记里面,我们要反复地接受客观事物对我们的刺激。照现在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编码在识记中起决定作用。
(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识记需要复习,但复习不只是为了加深印象,而更重要的是为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复习就有加工,就多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就增进了加工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
(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复习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复习任何材料时,都要提醒他们每复习就要努力加深对材料的理解。要“口而诵,心而惟”,不可“开云kaiyun(中国)而不思”。
34.(1)运用启发式教开云kaiyun(中国),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求知欲,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3)发展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参加各项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开云kaiyun(中国)生。
35.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由低到高不同的5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八、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论述题
36.(1)态度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弓t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开云kaiyun(中国)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