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自测题及答案(1)

时间:2016-04-21 16:33: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一、选择题

 

  (1)“夙兴夜寐”一语出自(  )

  A. 《短歌行》

  B. 《诗经·卫风·氓》

  C. 《国殇》

  D. 《蜀相》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尽力倡导的是(  )

  A. 称霸天下

  B. 王道仁政

  C. 无为而治

  D. 民贵君轻

  (11)本文中,作者先列举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广招人才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归纳法

  B. 演绎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12)《寒夜》的作者是(  )

  A. 茅盾

  B. 巴金

  C. 老舍

  D. 鲁迅

  (13)本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

  A. 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14)《日出的背景是》(  )

  A. 30年代中国的农村

  B. 20年代中国的城市

  C. 30年代中国的城市

  D. 40年代中国的乡村

  (15)《米龙老爹》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

  A. 法国*

  B. 十月革命

  C. 普法战争

  D. 卫国战争

  (16)本篇小说中的“麦琪”是指(  )

  A. 为基督送礼的三位贤人

  B. 德拉和杰姆

  C. 德拉

  D. 杰姆

  (17)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

  A. 飘逸洒脱

  B. 生动明丽

  C. 清丽俊逸

  D. 沉郁顿挫

  (18)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

  A. 庄子

  B. 河伯

  C. 北海若

  D. 河伯与北海若

  (19)“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演泽法

  B. 归纳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20)“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

  A. 李斯《谏逐客书》

  B. 李密《陈情表》

  C. 李清照《声声慢》

  D. 曹操《短歌行》

  (3)在下列词作中,采用铺叙手法描写景物的是(  )

  A.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欧·亨利写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是(  )

  A. 《最后一片藤叶》

  B. 《白菜与皇帝》

  C. 《麦琪的礼物》

  D. 《公务员之死》

  (5)冯谖收债于薛、矫命焚券,是为了(  )

  A. 市义

  B. 报复孟尝君对他的轻视无礼

  C. 帮助孟尝君恢复相位

  D. 营造“三窟”

  (6)《前赤壁赋》是一首(  )

  A. 抒情小赋

  B. 骚体赋

  C. 文赋

  D. 骈赋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

  A. 纪传体断代史

  B. 纪传体通史

  C. 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8)《箱子岩》一文中所描写的跛脚什长是一个什么形象()

  A. 兵痞

  B. 平民

  C. 打渔人

  D. 桨手

  (9)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

  A. 送别词

  B. 羁旅行役词

  C. 怀古词

  D. 中秋词

  (10)90年代,库页岛之行后,契诃夫创作的一篇的中篇小说是(  )

  A. 《套中人》

  B. 《第六病室》

  C. 《樱桃园》

  D. 《变色龙》

  选择题答案

  (1) :B(2) :B(3) :B(4) :B(5) :A

  (6) :C(7) :B(8) :A(9) :D(10) :B

  (11) :A(12) :B(13) :D(14) :C(15) :C

  (16) :B(17) :D(18) :C(19) :D(20) :B

  二、填空题
  1.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

  2.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含有论点、论据和________三个因素。

  3.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___________著称。

  4.《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家__________的杰作。

  5.《诗经》包括风、雅和___________三部分。

  6.《爱尔克的灯光》在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是以_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

  7.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李商隐《无题》诗:“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9.《李将军列传》在文末引民谚:“桃李不言,__________。”

  10.《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

  参考答案:

  1.韩非子 2.论证 3.七言绝句 4.欧·亨利 5.颂 6.灯光

  7.人有悲欢离合 8.春蚕到死丝方尽 9.下自成蹊 10.古道西风瘦马

 三、词语解释
  1.是社稷之臣也。

  是:

  2.弃甲曳兵而走。

  走:

  3.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轻:

  4.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5.功施至今。

  施:

  6.高城深池。

  池:

  7.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

  8.燕国殷富。

  殷:

  9.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之:

  10.凌出华林部甚远。

  凌出:

  参考答案:

  1.指示代词,此,代颛臾 2.跑,这里指逃跑

  3.认为……轻,轻视 4.观察,鉴定

  5.延续 6.护城河

  7.概括推究 8.非常,很

  9:往 10.超过

 四、翻译题
  1.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清除之。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观》)

  国不堪贰: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

  吏当广所失亡多:

  3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谨庠序之教:

  4.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

  自其不变者而现之:

  参考答案:

  1.一个国家承受不了两属的情况。

  2.执法官判定李广损失、伤亡军队过多。

  3.认真地进行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

  4.本人死了国家也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

  5.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它。

  五、简答题
  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谏逐客书》一文在哪几方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3.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指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什么?

  4.《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三种灯光分别象征着什么?

  5.《宝玉挨打》一文中,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孔子反对贪欲,反对兼并,提倡平均、和睦、安定的治国方略和以道德力量感化附属小国,反对武力征讨的对外政策。

  2.(1)客有功与客无过的对比;(2)重物与轻人的对比;(3)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对比。

  3.“第三样时代”是相对于“想做奴隶而不得”与“暂时做稳了奴隶”这样两个时代提出来的。“第三样时代”就是中国历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做主而不做奴隶的新时代。

  4.故居门内昏暗的灯光象征着旧家庭及其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没落、崩溃;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我心灵的灯”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5.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①宝玉因金钏自尽而哀伤,见贾雨村时,竟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表现出他对仕途经济的冷漠。②忠顺王府派人来追查琪官,暴露他私下与戏子往来,无视尊卑贵贱的封建秩序,招惹是非。③贾环诬陷他逼*母婢,致使金钥跳井,更加激怒了贾政。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他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与作为忠实卫道士的父亲贾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挨打实际上是封建正统势力对其叛逆者的残酷镇压。

 六、分析题
  (一)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6.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47.从这段话来看,《秋水》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讲道理的?

  48.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二)阅读《诗经·氓》中的两节,回答文后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耿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9.写出上面两节诗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50.这两节诗在内容上构成什么关系?

  51.女主人的悲惨遭遇是怎样造成的?

  (三)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52.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为什么?

  53.为什么又说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四)阅读《风波》结尾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了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54.六斤的“新近裹脚”和“一瘸一拐”地走路有何象征意义?

  55.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