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统计师考试模拟题:初级统计基础(3)

时间:2016-02-24 10:33: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1.统计资料,是指统计(  )过程所产生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成果以及与之相联的其他资料的名称。

  A.整理

  B.活动

  C.分析

  D.研究

  2.在我国统计工作管理体制中,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  )。

  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B.分级管理、统一负责的原则

  C.统一管理、统一负责的原则

  D.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  )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A.国家

  B.国务院

  C.国家统计局

  D.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4.(  )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企业事业单位

  D.国家机关

  5.《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  ),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

  A.批准制度

  B.审核制度

  C.报送制度

  D.复核制度

  参考答案:1-5  BAAAB 6.根据《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  )的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A.监控

  B.审核

  C.管理

  D.监控和评估

  7.必须发表属于(  )统计资料时,应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全国性数字报国家统计局批准,地方性数字由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批准。

  A.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D.非秘密级

  8.《统计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统计数据以(  )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家统计局

  B.国务院

  C.各地政府

  D.最新

  9.最新修订的《统计法》规定:“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  )负责。”

  A.准确性和完整性

  B.科开云kaiyun(中国)性和准确性

  C.合法性和规范性

  D.实用性和完整性

  10.统计资料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由(  )决定。

  A.国家机关保密委员会

  B.中央保密委员会

  C.国家统计局

  D.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参考答案:

  6.【答案】D

  7.【答案】B

  【解析】、机密、秘密统计资料,非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发表。必须发表时,①属于级的,先征得管理该资料部门的同意,送统计部门审核,全国性数字报国务院审批,地方性数字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②属于机密级的,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全国性数字由国家统计局批准,地方性数字由地方人民政府统计局批准;③属于秘密级的,一般由确定该资料密级单位批准,综合性统计数字要送统计部。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D

  【解析】在确定统计资料的密级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保密期限。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决定。 11.统计资料管理,按照我国统计工作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

  12.按照《统计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汁局的《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外公布统计资料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并实行统一审批,分级负责的原则。(  )

  13.国家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统计数据的评估。(  )

  14.统计资料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料。除少部分统计资料应该保密外,大量统计资料应由社会公众共同享有,人民可以无偿使用。(  )

  15.国家统计局和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

  16.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部门统计调查,应当及时向中央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基本统计资料或者综合统计资料。(  )

  17.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定期、无偿地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供有关基本统计资料。(  )

  18.统计资料公布,是指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把统计资料向社会公开化的行为。(  )

  19.统计的统一性原则,是指统计人员依法进行统计活动,不受人为干扰。(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部门统计行政规章。(  )

  参考答案:

  11.【答案】×

  【解析】统计资料管理,按照我国的统计工作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12.【答案】×

  【解析】按照《统计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外公布统计资料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并实行分级负责审批的原则。

  13.【答案】×

  【解析】《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的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14.【答案】√

  15.【答案】×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16.【答案】×

  【解析】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部门统计调查,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基本统计资料或者综合统计资料。

  17.【答案】×

  【解析】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定期、无偿地向本级人民政府部门提供有关综合统计资料。

  18.【答案】√

  19.【答案】×

  【解析】统计的统一性原则,是指统计活动的统一组织领导;统计的独立性原则,是指依法独立进行统计活动,不受人为干扰,以保障统计在资料的客观性。

  20.【答案】×。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制定,属于统计行政法规。 21.如果某企业不服统计局的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应该由(  )向人民法院提供所主张的诉讼请求的有关证据。

  A.人民检察院

  B.监察机关

  C.该企业

  D.做出处罚决定的统计机关

  22.2001年全国统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是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关于开展《统计法》执法检查的通知,由(  )联合组织的。

  A.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

  B.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家税务总局、司法部

  C.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部

  D.国家统计局、中组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

  23.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既未申请复议,也未起诉,而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统计行政机关可以(  )。

  A.依法强制执行

  B.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起诉

  D.与相对人协商解决

  24.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多年统计执法实践经验,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为(  )。

  A.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B.立案、调查、审批、结案

  C.立案、审批、查处和结案

  D.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25.统计执法检查是(  )的统计法律监督。

  A.主动

  B.被动

  C.能动

  D.互动

  参考答案:

  21.【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此题中的被告即为“做出处罚决定的统计机关”。

  22.【答案】A

  【解析】1989年、1994年、1997年和2001年由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联合组织了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23.【答案】B

  【解析】统计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经过审查后作出的复议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对复议决定必须履行。如果申请人对统计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统计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统计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①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②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的,由统计行政复议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4.【答案】D

  25.【答案】A

  【解析】统计执法检查具有主动陛,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还要主动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积极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预防、减少各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26.下列主体中,不具有统计执法检查权的是(  )。

  A.国家统计局

  B.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

  C.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统计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27.某企业对统计局的统计行政处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统计行政诉讼,统计局局长出庭应诉,那么此统计行政诉讼的被告是(  )。

  A.统计局局长

  B.参与违法统计行为的小组成员

  C.统计局

  D.在该违法统计行为中获益的第三方

  28.统计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护(  )的合法权益。

  A.个体工商户

  B.公民

  C.企事业组织

  D.统计行政管理布日对人

  29.某市发生统计违法案件,正式立案后,需要派出(  )的调查人员。

  A.没有限制

  B.至少二人

  C.至少三人

  D.二至四人

  参考答案:

  26.【答案】C

  【解析】《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贯彻并监督执行统计法规的机关。”

  27.【答案】C

  【解析】统计行政诉讼中,原告只能是作为统计行政管理的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被告只能是各级统计行政管理机关,二者的诉讼地位不能互换。一般来说,行政首长应该代表本机关出庭应诉,即由作为被告的统计局局长(或副局长)应出庭应诉。本题中统计局长是应诉人。

  28.【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裁决的活动。统计行政诉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即由《统计法》所规定的统计调查对象、统计信息使用者及调查者。

  29.【答案】B

  【解析】统计违法案件正式立案后,要根据调查任务的需要,组织相应的调查力量。对于任何案件,调查人员都不得少于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