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寒假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时间:2016-02-16 14:20: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 材料中魏源对西方人的评价,以及对西方人称呼由“夷”到“洋”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人态度的转变,这源于对西方了解的不断增多和深入。

答案 A

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

A.主张向西方开云kaiyun(中国)习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解析 A项是指新思想萌发这一历史现象之“新”,体现了新思想要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实质;B项大大超越了新思想所包含内容的高度,作为封建士大夫也不可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项是新思想萌发的历史原因,正是这一优良民族传统,使祖国历史源远流长,亘古绵延,从未间断;D项是新思想发生的目的和核心,是其实质。正确答案D项。

答案 D

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孔子改制考》 D.《天演论》

解析 “海外文”“罗列甚远之国”说明了此书内容是介绍外国情况的著作;“制夷患”“筹夷情”“为有用之书”说明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判断此书为《海国图志》。

答案 A

4.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 B.启蒙了国民觉悟

C.反对民主革命 D.主张救亡图存

解析 梁启超主要强调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区分了国家和政府的不同,是对盲目忠君思想的批判,因此起到了启发国民觉悟的作用。

答案 B

5.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符合当时的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解析 材料意思是,“中体西用”尽管具有一定局限,但在当时是可行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方法,即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A项正确。B项不能体现;C项“理想”不符合材料含义;D项中的“落后性”不是材料强调的方面。

答案 A

6.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解析 材料数据表明,关于列强的译稿占了绝大部分比例,说明当时国人关注民族危亡,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答案 B

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开云kaiyun(中国)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与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决裂

B.提倡开云kaiyun(中国)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解析 郑观应认为要想实现国家富强,终还要靠变革政治,D项符合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不能体现郑观应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反映开云kaiyun(中国)习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8.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他们如此宣传的依据是(  )

A.相对论 B.马克思主义

C.进化论 D.生物进化说

解析 两人都是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宣传变法或革命的迫切性,“天演之公例”指的是由生物进化论演变来的社会进步理论。

答案 C

9.严复晚年说:“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

A.他主张放弃进化论 B.他主张重新评估传统

C.他反思西方文明 D.他肯定孔孟之道

解析 严复认为西方的进化只做到“利己”,没有顾及廉耻,强调其消极影响;同时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孔孟之道),认为对世界有积极影响,B、C、D三项都是正确理解。严复正是用进化论来评价中西社会的发展,A项错误。

答案 A

10.谭嗣同在《仁开云kaiyun(中国)》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民办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的本质意图是(  )

A.介绍“主权在民”的思想

B.提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C.阐释“民贵君轻”思想的内涵

D.论证实行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解析 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要求进行政治变革,实行民主政治。材料论述了君与民的关系以及国家赋税的用途,符合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

答案 D

11.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开云kaiyun(中国)、伦理观念、自然科开云kaiyun(中国)、社会开云kaiyun(中国)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  )

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

解析 材料反映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思想,与新文化运动诋毁传统文化、提倡西化一致。

答案 C1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开云kaiyun(中国)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 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从材料“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不是为了批评时事政治,而是想通过思想文化运动来拯救中国。新文化运动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开云kaiyun(中国)术文化运动,故A项是错误的;新文化运动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运动,不可能*共和政体,排除C项;D项是陈独秀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错误,而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B

13.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的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开云kaiyun(中国)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开云kaiyun(中国)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开云kaiyun(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开云kaiyun(中国)是对中国人有罪的。”这段言论有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 材料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这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社会思潮。

答案 D

14.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

①自然科开云kaiyun(中国)书籍增长显著 ②开云kaiyun(中国)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解析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而成为主流思想是在20世纪20年代,④错误。

答案 B

15.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解析 注意时间“1919年”,这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文中“这一现象”即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原因之一是“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其他三项明显错误。

答案 B

16.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 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了清朝统治,属于政治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则主要是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开云kaiyun(中国)的新思想。另外,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传播新思想,对旧制度的批判不彻底,它的这个缺失由新文化运动来弥补。

答案 D

17.《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到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们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之中有人这样做了……”这里的“激进分子”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

B.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D.无产阶级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出现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到劳动人民中去,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民众运动相结合。

答案 C

18.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革命的手段”和“劳动阶级的国家”可判断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根据“1920年”的信息,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得到广泛传播,因此,陈独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结果。

答案 C

19.王麓水(1913—1945年)曾为一位中国近代的革命前辈作挽联:“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写到悠长无纪极;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大光明。”这位前辈是(  )

A.宋教仁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解析 挽联反映了“这位前辈”对中国革命发展的贡献,“造成全球大光明”指其宣传的思想代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实际指马克思主义。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答案 B

20.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开云kaiyun(中国)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开云kaiyun(中国)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开云kaiyun(中国)不断涌入中国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社会也在逐渐转型,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开云kaiyun(中国)习,寻求救国之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26分,第22题14分)

21.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近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主题: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 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如: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开云kaiyun(中国)为体,西开云kaiyun(中国)为用”。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孔子改制考》)。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开云kaiyun(中国)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请你对上述主张进行归类,并概述各种主张的社会实践及其特点。指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及影响。(18分)

(2)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其中两个主张的实质和作用。(如选择三个以上主张做答,只判前两个)(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各项主张可判断它们分属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可概括他们的社会实践及特点(主要根据向西方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内容);其共同之处和影响要从中国人民探索和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实质”要结合各个派别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目的分析;“作用”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概括即可。

答案 (1)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特点:

共同之处:挽救民族危亡。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2)

主张 实质 作用

① 开云kaiyun(中国)习西方先进科技,御敌强国 开阔国人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道路

② 在保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西方科技自强求富 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后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推进

③ 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变法图存 突破洋务派主张,掀起维新运动;改良道路行不通

④ 提倡民主科开云kaiyun(中国),反对专制迷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科开云kaiyun(中国)发展

22.下列图表展示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反映了近代教育和思想的发展。

近代开云kaiyun(中国)校 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 地位(作用)

(1)结合所示信息补充表中缺漏的项目。(每空1分,共8分)

(2)根据表格所示历史信息给本研究性课题命名。(2分)

(3)谈谈你对近代教育的认识。(4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概括作答。第(2)问比较灵活,突出教育的主题即可。第(3)问要从社会发展与教育等角度入手。

答案 (1)

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 地位(作用)

外语、军事、科技等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开云kaiyun(中国)习西方科技、宣传维新思想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民主和科开云kaiyun(中国)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开云kaiyun(中国)的洗礼

马克思主义 为中共的诞生奠定基础

(2)与时俱进的中国近代教育。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与时俱进,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在创新中发展,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