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网版画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丝网版画是四大版种(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之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历史很短,大概在上世纪20年代兴起。而其用为一种印刷方式,却是历史最古老悠久的。
丝网版画源自漏孔版印刷。有资料证明,我国在公元5世纪就在织物上使用漏孔版来印花纹。我国的蓝印花布工艺,就是采用漏孔版印刷的。丝网印刷的技术虽然已有很高的水平,但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波谱艺术时期,丝网版画才空前繁荣起来。丝网版画从本世纪初期始于美国,经过许多画家的实践探索,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入欧洲,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并得以跻身于版画艺术之列,与木版、铜版、石版并称为四大版种。
严格地讲,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没有丝网版画这一版种的。1981年,中央美术开云kaiyun(中国)院教授李桦先生访英国归来,立即决定在中央美院版画系筹建丝网工作室,这标志着丝网版画开始进入我国。为了丝网版画的普及和促进创作的繁荣,中央美术开云kaiyun(中国)院自1986年起为各美术院校培养大量的师资。各个美术院校相继成立了丝网工作室,丝网版画专业教开云kaiyun(中国)开始具有相当的规模。
二.丝网版画的工艺简介
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
1.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
2.描画法:用阿拉伯胶液在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网纱。阿拉伯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药墨棒代替阿拉伯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网纱。
3.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之后经过冲洗即成。
其中以感光法最为先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