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统计从业考试试题:统计知识与实务(第二套)

时间:2015-11-04 14:11: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1.收入法增加值包括()。

  A.固定资产折旧

  B.劳动者报酬

  C.生产税净额

  D.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E.营业盈余

  【正确答案】ABCE

  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消费品零售额 B. 钢材消耗量 C. 森林覆盖率

  D. 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E. 车速100公里/小时

  【正确答案】ABD

  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

  A. 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 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C. 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D. 某商场1990—2006年商品销售额

  E. 某市近5年企业数

  【正确答案】ACE

  4.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 )

  A. 指数的分子分母包括的范围必须一致

  B. 若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C. 若是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D. 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E. 应根据基期或报告期资料进行编制,其中至少有一个时期的资料必须全面

  【正确答案】ABCD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A. 样本单位数 B.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C. 投入的经费大小 D. 抽样方法 E. 抽样组织方式

  【正确答案】ABDE6.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 )

  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B.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C.行业统计报表制度

  D.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E.联合统计报表制度

  【正确答案】ABD

  7.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企业划分的标准有:( )

  A.从业人员数 B.资产总额 C.销售额 D.利润总额 E.营业面积

  【正确答案】AC

  8.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80%--100%, 第二组为100%--120%,第三组为120%以上, 则下列各项中选择正确的有:( )

  A.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

  B.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C.此类数列只能是等距数列,不能采取异距数列

  D.各组的上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00%应归入第一组

  E.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20%应归入第三组

  【正确答案】ABE

  9.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库存统计的范围不包括( )。

  A.统计时点尚未消费的

  B.代外单位保管的

  C.从外单位借入尚未消费的

  D.不属于正常周转库存的战略储备

  E.已付货款,尚在运输途中的

  【正确答案】BE

  10.根据现行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下列人员应包括在单位从业人员中:( )。

  A.民办教师

  B.兼职人员

  C.外籍雇员

  D.借用的外单位人员

  E.聘用的退休人员

  【正确答案】ABCDE11.根据《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无需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就 可以在统计调查对象中直接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是( )。

  A.持有政府统计机构工作证的人员

  B.持有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调查证的人员

  C.具有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本科以上开云kaiyun(中国)历的人员

  D.具有统计员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答案】 D

  【解析】 一般来讲,具备统计从业资格的人,都应当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是,根据《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规定≯已经取得统计员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则无需再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可凭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直接从事统计工作。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 调查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 )。

  A.通报

  B.警告

  C.罚款

  D.批评教育

  【答案】 A

  【解析】 《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由本级人民政i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13.Z单位某报表的上报期限为8月2日,该单位逾期未报0 8月3日,县统计局向其送达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要求在8月5日前补报。该单位于8月4日补报了该统计报表。该单位的行为属于( )。

  A.拒绝提供统计资料

  B.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C.迟报统计资料

  D.不如实答复《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

  【答案】 C

  【解析】 迟报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调查对象晚于统计制度规定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构成此项行为必须同时满足已上报和上报时间晚于统计制度规÷定期限这两个条件。统计资料的上报期限以统计制度中的规定为准,除此之外,任何机构的口头和书面要求均不得对抗上述规定期限。实践中,迟报统计资料存在两类情况:一是上报期限届满后,调查对象主动上报统计资料;二是上报期限届满后,经政府统计机构催报,调查对象在催报期限内上报统计资料。在政府统计机构催报后,如果调查对象在催报期限内仍未上报,则构成上文第二项“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14.某市统计局对所辖Y县统计工作进行巡查时发现,该县统计数据严重失实,而该县政府府领导人员没有发现统计数据严重失实或者发现没有纠正。这种行为属于《统计法》中规定的地方、部门、单位负责人()。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行为

  B.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C.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行为

  D.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行为

  【答案】 D

  【解析】 为了维护统计数据质量,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统计法规定了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对严重统计违法行为的失察责任。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的统计活动负有督查职责,当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严重的统计违法行,为时,若由于有关负责人工作上的疏失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立即予以纠正,而是听之任之,造成不良的后果,就构成了《统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行为。

  15.根据《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是()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 B

  【解析】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其具体职责是:①负责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点的设定、试卷的印制、组织阅卷和成绩登记造册等工作;②对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申请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印制、编号、颁发和管理工作;④依法撤销已经授予的统计从业资格;⑤依法查处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违法行为等。

  1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属于法律责任形式

  B.责令改正不属于行政处罚

  C.处分是一种外部抽象行政行为

  D.处分的最终决定由违法行为人的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

  【答案】 C

  【解析】 处分是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所受行政处分不服的,既不能要求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只能通过申诉程序解决。

  17.《统计法》规定,伪造、篡改统计资料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适用对象是()。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及其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和统计人员

  C.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的人员

  D.统计调查对象中对提供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签署的人员

  【答案】 B

  【解析】 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主体是特定主体,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及其统计人员。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已有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在已有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非法修改。非法修改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程序不合法,即修改统计资料未按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二是内容不合法,即不管统计资料是否真实,而是出于种种目的和原因,擅自对依法提供的统计资料进行修改。

  18.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是( )。

  A.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B.立案、调查、审理、结案

  C.立案、调查、处罚、结案

  D.立案、调查、处罚、决定

  【答案】 A

  【解析】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是实施统计监督检查的一种重要方式。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是指统计监督检查机关,包括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查办统计违法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步骤和先后次序。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规定,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为: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19.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依法提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

  A.在适当的时间内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B.在听证3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C.在听证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D.在听证10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答案】 C

  【解析】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20.能够提起统计行政诉讼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包括( )。

  A.统计行政处罚

  B.统计执法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C.统计执法机关不作为

  D.统计立法行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引起统计行政诉讼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有三类:一是统计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二是统计执法机关的不作为行为;三是统计执法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2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 )。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开云kaiyun(中国)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

  【参考答案】:C

  22.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 )。

  A.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

  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

  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

  【参考答案】:B

  2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

  A.组中值

  B.组距

  C.组数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参考答案】:D

  24.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

  A.710

  B.260

  C.1560

  D.3480

  【参考答案】:B

  25.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标志值单列一组

  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D.将此值归人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

  【参考答案】:C

  26.(具体数字与真题不一致)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状况,则( )。

  A.1000人为总体单位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B.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标志总量

  C.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单位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D.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参考答案】:D

  27.统计报告实用性的前提和条件是( )。

  A.客观

  B.全面

  C.时效

  D.真实

  【参考答案】:D

  28.初稿要成为定稿,需要经历( )。

  A.润色修改

  B.谋篇布局

  C.收集资料

  D.标明观点

  【参考答案】:A

  29.能源消费总量核算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别是供应和( )。

  A.消费

  B.生产

  C.分配

  D.使用

  【参考答案】: A

  30.我国现行每10年调查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的普查是( )。

  A.人口普查

  B.经济普查

  C.农业普查

  D.工业普查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