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2.某公司用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20000元,将导致资产减少20000元,负债增加20000元。( )
【答案】×
【解析】归还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减少20000元,即资产减少20000元;“短期借款”同时减少20000元,即负债减少20000元。
3.法律主体必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必定是法律主体。
【答案】×
【解析】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如,有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
4.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属于管理费用( )
【答案】×
【解析】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其他
5.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减少资产的历史成本( )
【答案】×
【解析】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而不是要减少历史成本
6.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收到上月销货款时,应增加本月的商品销售收入( )
【答案】×
【解析】按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 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7.企业将应收未收的货款转为投资时,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答案】×
【解析】应收账款减少,对其他企业的投资增加。对外投资属于资产。即资产项目此增彼减。
8.判断某一会计事项是否重要,只要看其数额大小即可( )
【答案】×
【解析】 判断重要与否,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判断:从性质来说,当某一会计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事项;从量来说,当某一会计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则该事项就是重要事项。
9.企业将当期发生的收益性支出误记为资本性支出,则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 )
【答案】√
【解析】将资本性支出误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收益;将收益性支出误计入资本性支出,则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
10.凡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的支出,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
【答案】√
【解析】凡支出的效益仅涉及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11.本期支付前期已预提的借款利息应作为本期的费用( )
【答案】×
【解析】前期已经预提的借款利息归属于前期,即属于前期的费用。
12.生产统计的范围仅限于物品的生产()
【答案】×
13.现行统计制度中,生产统计范围仅限于市场化生产和非市场化生产,包括家务劳动()
【答案】×
14.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统计是对一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统计。()
【答案】×
15.用木材加工家具是服务生产,对家具进行修理翻新是货物生产。()
【答案】×
16.进行国民经济生产统计,要先从各个产业部门及生产单位之生产统计开始。()
【答案】√
17.总产出指标在经济分析中可直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的指标使用。()
【答案】×
18.对于微观的生产单位,增加值仅仅表现为一种价值形态,而没有对应的实物内容。()
【答案】√
19.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当期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所使用的货物。()
【答案】×
20.居民消费的计算方法可先计算出居民全部收入,再从收入中扣除不属于消费的部分,结果即为居民消费,这种计算方法是直接计算法。()
【答案】× 11.本期支付前期已预提的借款利息应作为本期的费用( )
【答案】×
【解析】前期已经预提的借款利息归属于前期,即属于前期的费用。
12.生产统计的范围仅限于物品的生产()
【答案】×
13.现行统计制度中,生产统计范围仅限于市场化生产和非市场化生产,包括家务劳动()
【答案】×
14.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统计是对一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统计。()
【答案】×
15.用木材加工家具是服务生产,对家具进行修理翻新是货物生产。()
【答案】×
16.进行国民经济生产统计,要先从各个产业部门及生产单位之生产统计开始。()
【答案】√
17.总产出指标在经济分析中可直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的指标使用。()
【答案】×
18.对于微观的生产单位,增加值仅仅表现为一种价值形态,而没有对应的实物内容。()
【答案】√
19.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当期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所使用的货物。()
【答案】×
20.居民消费的计算方法可先计算出居民全部收入,再从收入中扣除不属于消费的部分,结果即为居民消费,这种计算方法是直接计算法。()
【答案】×21.在国民经济统计中,被称为机构单位的经济单位具有( )。
A.财务决策上具有独立的单位 B.具有自己名称的单位
C.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D.没有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的权利
22.下列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钢铁公司 B.国家统计局 C.中国足球队 D.国务院
23.下列产品中,是中间产品的是( )。
A.食品 B.家具 C.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 D.运输公司购买的汽车
24.反映一个国家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指标是( )。
A.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D.财政收入
25.已知某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00亿元,则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
A.50% B.40% C.55% D.60%
26.( ),又称景气循环,即由于一些内在原因的周期性波动,但周期没有固定的长度。
A.长期趋势 B.季节波动 C.循环波动 D.不规则波动
27.再测评不同地区工业污染这里状况时,需要考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治理指标综合称为工业污染指标尽享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 )。
A.简单评价法 B.差异评价法 C.综合评价法 D.模糊评价法
28.根据经济指标的性质及因果关系,预示着景气即将来临的指标称为( )。
A.先行指标 B.同步指标 C.滞后指标 D.景气指标
29.投入产生表最核心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0.对于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住处之间依存关系的回归方程为:在此估计方程中,0.7083表明( )。
A.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人均消费性支出将平均增长0.7083元
B.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7083元时,人均消费性支出将平均增长1元
C.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25.8662元时,人均消费性支出将平均增长0.7083元
D.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7083元时,人均消费性支出将平均增长0.5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