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参考答案及解析(C类)

时间:2015-09-29 14:52: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点击查看: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C类)
201 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C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文段阐述的主体是开云kaiyun(中国)生,由此可排除B、D项;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文段的意旨不符。本题答案为A。 .
2.【答案】C。解析:由“一个缺乏文化原创能力和活力的民族,无论在经济上取得怎样辉煌的成果,都只能是一个‘跛足巨人’”可知,造成“跛足巨人”的原因是缺乏文化原创能力和活力。而“著作权保护水平关系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是所有创意产业的生命线”,所以避免成为“跛足巨人”的关键是加强对著作权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即C项所指。
3.【答案】B。解析:文段整体的结构是“①之所以……,②不仅是因为……,③而且还因为……是……,④是……”,所以①和②、③、(蓟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②和③之间为递进关系;③和④之间为并列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B。
4.【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潜规则”是针对体例而言的,排除C、D。由“潜规则,要求你(这种语言)只能以这种面目示人”可知,“面目”是表象的东西,与之对应的是语言风格,而系统规则是一种语言中深层次的东西,故本题答案为A。
5.【答案】B。解析:文段首句提出了人类开云kaiyun(中国)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事实,第二句是作者对这一事实的看法。由“不过不要紧”、“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可知,作者对此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即认为这一事实是情有可原的。本题易误选C,但文段并未明确地提出“利弊”,故排除。本题答案为B。
6.【答案】B。解析:文章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环保达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和人们应该响应低碳生活方式。介绍“环保达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都是为了让人们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因此,B项符合文章强调的重点,故当选。
7.【答案】A。解析: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既舒适,又省电,办公室温度调为180℃既容易患“空调病”,又费电。因此A项不是低碳生活的行为。故答案选A。
8.【答案】D。解析:A项符合第三段后一句“低碳生活受到……和道德魅力密不可分”,排除;通过“……过量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可知B项正确;“环保达人”倡导低碳生活就是从日常的细节人手的,如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等,故C项正确。故答案选D。
9.【答案】B。解析:“低碳族”的低碳生活就是自觉地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电脑不用就关机等低碳做法,注重生活细节达到低碳目的,低碳生活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因此,与“低碳族”的生活特点符合的只有B项。
10.【答案】C。解析: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排污减排、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生活质量等,A、B、D三项都是低碳生活的意义。为了节省个人开支不是低碳生活的主要意义。故答案选C。
11.【答案】B。解析:题干的意思是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无法取得与歌德相当的成就,但不必因此感到惭愧。A项“愧疚不已”形容十分惭愧和内疚,句中并无内疚之意,排除A项。“捶胸顿足”形容非常悲痛与懊悔的样子,适用于“中国知识分子”不恰当,排除C项。“痛悔不堪”所含的“悔”也与句意不符,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为B。
12.【答案】A。解析:“揭露”一般是指不好的东西,比如揭露罪行。“泄露”通常是指秘密等比较机密的东西,比如泄露考题。“暴露”指显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比如暴露目标,暴露身份。因此,本题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披露”通常是由旁观者通过比较正式的渠道进行公布、发表;“透露”通常是由当事者有意或无意地公开一些事情。根据本题中两个主体“《每周质量报告》”和“专家”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A。
13.【答案】B。解析:“概念展开”、“概念壮大”均搭配不当,排除A、D。“眼花缭乱”的适用对象为人,不能形容“感受”,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B。
14.【答案】C。解析:本题可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解答。“畏首畏尾”、“骑虎难下”、“瞻前顾后”都含贬义,与题干整体的感情基调不符,故排除。“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
考点点拨: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15.【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美人蕉、牡丹的各种不同的神态。结合选项,“筋疲力尽”、“慵倦无力”都强调的是“无力”,同时形容牵牛花与美人蕉有重复之嫌;同理“无精打采”与“失去神采”的重复也不符合汉语写作的特点。由此排除A、C、D三项。牵牛花酷似喇叭状,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热热闹闹的感觉,用“偃旗息鼓”形容烈日下的牵牛花,与其平时神态形成反差;美人蕉则像一个美女,用“慵倦无力”修饰十分恰当。本题答案为B。
16.【答案】D。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46 33 22 15 10 (7)
\ / \ / \ / \ / \ / 作差(前项减后项)
13 11 7 5 (3) 质数列
17.【答案lB。解析:二级等比数列变式。
2 4 4 8 16 (64)
\ / \/ \/\/ \ / 作商
2 1 2 2 (4) 积数列
另解,第一项×第二项÷2-第三项,因此,下一项为8x16÷2=(64)。
18.【答案】C。解析: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128÷(16)=8,(1 6)÷8=2,8÷2=4,2÷4= 。
19.【答案】D。解析:分组组合数列。两两一组,差为11。26-15=11,(48)-37=11,79-68= 11。
20.【答案】A。解析:第一项x3+第二项x2=第三项。因此,下一项为8x3+19x2=(62)。
21.【答案】A。解析:从第二项起,后一项=前一项×自然数列+1。3x1+1=4,4x2+1=9,9x3+1=28,28x4+1=113,113x5+1=(566)。
22.【答案】B。解析:乘积拆分数列。
4 12 24 36 50 (72)

1x4 2x6 3x8 4x9 5xl0 (6x12)
第一个乘数是自然数列,第二个乘数构成合数列。
23.【答案]D。解析:多次方数列变式。
-64 4 0 1 ( )

(-4) (-2) 0 2 4 (6 )
底数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指数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4.【答案】A。解析:各项数字之和分别为8、9、6、(7),10、11构成自然数列。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
25.【答案】C。解析:把原数列改写为 , , , , ,( )。
分子=前项分母一前项分子+1,因此下一项分子为480-53+1= (428)。
分母=前项分子×前项分母,因此下一项分母为53x480=(25440)。
26.【答案】A。解析:水价贵为3.2元/吨,70÷3.2>20吨,则张、李合计用水超过20吨,而李的用水量是张的1.5倍,因此只能有每户用水量都超过5吨。设张用水为x吨,李用水为1.5x吨。则根据分段计价可得5x2x2.2+(x+1.5x-5x2)x3.2=70,解得x=10。张比李少交15-10=5吨为3.2元/吨的水费,故少交5x3.2=16元。
27.【答案】B。解析:设甲商品原价为x,乙商品原价为y。依题意,0.8x=4y,0.8x+0.7y+6=x。解得y=20,故乙商品实际售价为20x0.7=14元。
28.【答案】A。解析:赵、钱合作效率为40%÷8= = ;钱、孙合作效率为20%÷2= = ;3人合作效率为(1-40%-20%)÷3= = 。因此孙的效率为 一 = ,赵的效率为 一 = ,钱的效率为 一 = 。三人的效率由高到低为,孙、赵、钱,选A。
29.【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全室人员同时都订阅两种杂志,需用2184+2040=4224元,故该室人数为4224÷(168+216)=11人。
30.【答案】C。解析:鸡兔同笼问题,每加工一件不合格产品,要损失4+12=16元,假设全部合格,则应得4x1000=4000元,与所得的3600元相差4000-3600=400元,所以一共有400÷16=25件不合格,合格率为(1000-25)÷1000=97.5%。
31.【答案】C。解析:根据平均数定义可知,所有数之和=10×平均数。每个数减去平均数后所得的数值相加之和=所有数之和—10x平均数=0。
32.【答案】C。解析:设山顶到山脚路程为600,则上下山往返的总路程为1200,往返所需时间为600-60+600÷100=16分钟。则平均逮度为1200÷16=75米/分钟。
33.【答案】B。解析:增加车辆数与运送减少的次数呈正比,第4辆车,每辆运送16次。第二次7辆车,每辆运送10次。可知每多1辆车,运送次数减少2次,设增加的车辆数为x,即用(4+x)辆车运送时,运送次数为16-2x,因此总车次为(4+x)(16-2x)=-2x +8x+64=-2(x-2)2+72,即当x=2时,取大值72。
34.【答案】B。解析:设正方体的边长为1,则其体积为1。那么,此四棱锥的高为 ,体积= Sh= × × = 。所以二者体积比为1:6。
35.【答案】D。解析:设售出400元的门票为x张,则500元的门票也为x张,300元的门票为(2600-2x)张,根据题意,有(400+500)x+(2600-2x) x300=990000。解得x=700。
36.【答案】D。解析:英雄与豪杰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只有D项符合。
37.【答案】B。解析:楷体和微软雅黑是并列关系,都是字体,小四是字号;B项黑体与楷体也是字体,小初是字号。
38.【答案】C。解析:南京大开云kaiyun(中国)与东南大开云kaiyun(中国)是并列关系,C项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也是并列关系。
39.【答案】C。解析:光明日报是报纸的一种,读者阅读报纸;空调是电器的一种,用户使用电器。
40.【答案】A。解析: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41.【答案】D。解析:键盘是电脑的一部分,手臂是身体的一部分。
42.【答案】A。解析:公平、民主、和平都是社会正义的体现;道德、能力、习惯都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43.【答案】D。解析:题干中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是:数字、字母、两个相同的数字、字母。
44.【答案】A。解析:题干由三种字母组成,其组合形式是AABBACCA,只有A项符合。
45.【答案】C。解析:题干和C项的规律都是ABCDDCBA。
46.【答案】A。解析:题干第一个图形的右上角与A图的右上角相似、题干第四个图形的左下角与A图的左下角相似,由此可确定此题答案为A。组合方式如下图所示:

47.【答案】C。解析:题干第一个图形和第四个图形中的水平线、题干第二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中的竖直线分别构成C中的两组对边。组合方式如下图所示:

48.【答案】B。解析:题干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的上角组合在一起得到B的顶角,题干第四个图形的右下角与B的右下角相似,由此确定答案为B。组合方式如下图所示:

49.【答案】A。解析:题干第一个图形的右上角与A的右上角相似,题干第四个图形的右下角与A的右下角相似,由此确定答案为A。组合方式如下图所示:

50.【答案】C。解析:每个方格中均含有奇数个小圆圈。
51.【答案】D。解析:每个图形中都有3个黑色方块,选项中只有D的黑色方块数为3。
52.【答案】A。解析:将每个图形看成“钟面”,考虑其中“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二者之和均为13.如中间图形,“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4,9+4=13。选项中只有A符合这一特征,其中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9,4+9=13。
53.【答案】C。解析:有阴影三角形的面作正面时,其右侧面应为含一条直线的面,排除A、D;含菱形阴影的面作正面时,其右侧面是有阴影三角形的面,排除B,选C。
54.【答案】D。解析:由题干图形可知,白色圆圈与白色三角形所在面是相对面,由此排除A;黑色圆圈与黑色三角形所在面是相对面,由此排除C;黑色三角形的角指向白圈,B错误。D可由题干图形折叠而成。
55.【答案】D。解析:由左边第一个图可知,箭头指向顶点的面与含阴影小三角形的面不相邻,排除A;箭头指向棱的面,与这条棱相邻的面并非阴影,排除B。由左边第二个图可知,有竖直线的面中的直线,与箭头指向棱的面中的箭尾,不相交于一点,排除C。
56.【答案】C。解析:考查模态命题的转化。“不必然”=“可能不”,故原命题等值于“小李申请的基金项目可能不通过评审”,答案选C。
57.【答案】A。解析:考查直言命题。由题干显然可推出A项;“有些媒体很开放”包含一种特殊的情况是“所有媒体都很开放”,故B、C两项不能推出;由“所有媒体都关注民生大事”可知D项错误。故答案选A。
58.【答案】D。解析:考查直言命题的转化。“所有……都不”=“并非有的……”,所以题干等值于D项。
59.【答案】C。解析:由“吕某从不选H股”可知“吕某没有被H股套牢”,C项正确;但不能推出“吕某没有被套牢”,A项错误。B、D两项也都不能由题干推出。故答案选C。
60.【答案】D。解析:考查直言命题的推理。根据小张的话“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为假可推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好“,即小王的话为真;再根据小马的话“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为假可以推出“N地区所有的廉租房都建设得好”,即小李的话为真。则小李和小王的话都是对的。故答案选D。
61.【答案】C。解析:分析推理题。由(1)可知,二处不是后检查,否定了(2)的后件,因此可以推出首先检查的不是三处,又由(1)和(3)可知,按顺序首先检测的是二处、三处、四处,不能确定后检查的是一处还是五处,所以只有C项正确。
62.【答案】A。解析:分析推理类题目。可画图如下:

假设王局长位于①号位置,那么根据条件(1),赵科长和李秘书不能在②号和⑤号的位置,只能在③和④的位置,则王局长必定与郭书记和张副局长相邻,排除D项;A项符合题干条件;B项“张副局长与赵科长不相邻”,则必定与李秘书相邻,那么“赵科长与郭书记一定相邻”,不符合条件(2),错误;同理可知C项错误。故答案选A。
63.【答案】D。解析:由题干只能知道某地房价过高是由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引起的,(2)和(3)都无法推出;无法知道其他地方的房价是否过高,(1)和(4)都无法推出。故错误的共有4个。
64.【答案】D。解析:(1),董某还可能去过其他国家,错误;(2),不在英国出生且没去过英国也可能成为英国公民,错误;(3),董某可能去过其他欧美国家,错误;(4),“没去过”不代表“不了解”,且题干所列的国家不能代表“很多国家”,错误。所以错误的共有4个。
65.【答案】C。解析:考查复言推理。(1),由“如果不买丁,那么也不买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正确;(2),由“或者不买甲,或者买乙”可知,如果买甲,则买乙,进而由“不同时买乙和丁”可知,不买丁,错误;(3),由“不同时买乙和丁”可知,如果买乙,则不买丁,再由“如果不买丁,那么不买丙”可知,不买丙,进而由“如果同时买戊和己,那么也买丙”可知,不阅时买戊和己,正确;(4),由“如果同时买戊和己,那么也买丙”可知,如果同时买戊和己,则买丙,再由“如果不买丁,那么也不买丙”可知,买丁,正确。故正确的一共有3个。
66.【答案】A。解析:攀比效应的定义要点是:①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主体或利益主体;②分配利益方面;③相互影响,轮番推进。A项符合定义;B项的中开云kaiyun(中国)生、c项的朋友不符合①;D项不符合②。故答案选A。
67.【答案】B。解析:物业费的主体是物业管理单位,A.D两项不符合;C项小区居民上网费用不是与居住小区内的公共设备或公共服务相关的,不符合定义;B项小区门卫室是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其水电费属于物业费的范畴,故答案选B。
68.【答案】lD。解析:有氧运动的定义要点是:①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②强度低、有节奏、不间断的;③对运动技巧要求不高。A项的举重、投掷锻炼和C项的撑杆跳都不符合③;B项不符合②;只有D项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69.【答案】B。解析:包容性增长的定义要点是: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B项没有涉及机会平等,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B。
70.【答案】A。解析:静脉产业的定义要点: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A项只涉及了资源的开来和利用,没有涉及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因此不属于静脉产业;B、c、D三项均符合静脉产业的定义。故答案选A。
71.【答案】A。解析:A项“把深厚的感情灌注在自己的歌里”不能作为“小丽能听见”的原因,不符合定义。
72.【答案】B。解析:太空经济的定义要点是:①借助太空技术和太空活动;②获得经济效益。A、C、D三项都符合定义,B项只是利用太空能源,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B。
73.【答案】D。解析:核心能力的定义要点是:其他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能力。A项“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说明其具有核心能力;B项明显符合定义;C项“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也是其他对手很难达到的,符合定义。D项没有涉及到公司的能力,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74.【答案】C。解析:企业成长性的定义要点是:①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②不断扩大积累。A项的“外部融资”不符合①;B项说的是资金需求,没有涉及资金的积累,不符合②;C项符合定义;D项同样不符合②。故答案选C。
75.【答案】C。解析:高端客户的定义要点是: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A项某人的女儿、D项的员工都不是高层管理人员,B项的企业客户也不一定是企事业单位或者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符合定义。C项的金字塔塔尖的客户是高端客户,故答案选C。
76.【答案】D。解析:由第一段可知,2010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823.1÷13.9%。823÷14%≈5900亿元,与D项接近。
77.【答案】B。解析:(1),由第二段可知,2009年餐饮网点达400多万个,是1978年的34倍,则1978年餐饮网点多为500÷34<510÷34=15万个,(1)正确;(2),由第一段可知,2010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4年同期增长14.5%-4%=10.5%,不是同比增长,(2)错误;(3),由第二段可知,餐饮业零售额增长速度一直于消费品市场的各个行业,包括服装鞋帽业零售额,(3)正确。综上,不正确的只有一个,B正确。
78.【答案】B。解析:由第二段可知,2009年零售额为7486亿元,零售网点达400多万个,则餐馆网点平均零售额在7486x ÷500>7000x ÷500=14万元和7486x ÷400<7600x ÷400=19万元,满足B项。
79.【答案】C。解析:(1),根据第二段第二句,设我国餐饮业零售额为7486亿元,则我国GDP为(7486÷5.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86÷1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486÷17.6%)÷(7486÷5.84%)=5.84÷17.6,由于17.6÷3≈5.87,则5.84÷17.6= ,(1)正确,排除B;(2),由第二段第三句可知,(2)正确,排除A;(3),由第二段后一句可知,2009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数比1978年增加104.4x16>100x16=1600万,(3)错误,排除D、选择C。
80【答案】D。解析:由第二段第一句可知,2006-2009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平均增长速度列式为 -1= -1,根据题意,2013年我国餐饮业可望达到7486x[1+( --1)] =7486× =7486x7486÷3000≈7486×(7500÷3000)=7486x2.5=7486x =74860-4=18XXX亿元,接近的就是D。
81.【答案】c。解析:2007-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人均增长量为 元,全国为 元,则所求为 - = = =973÷4≈243元。
82.【答案】D。解析:2010年全国与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为(22944-19109)元,2009年为(20552-17175)元,所求为(22944-19109)-( 20552-17175 )=3835-3377=458元。
83.【答案】A。解析:2007-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 -1,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 -1,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 -1,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 一1。此时,只需要比较根号下面数值的大小即可, > >1.6, < <1.6, < <1.64, < <1.64,比较可知,A项年均增长速度快。
84.【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估算2007-2010年各指标年增长量,得到如下表格
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量(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量(元)
江苏全国 江苏全国
20076561-5813=74X4140-3587=5XX16378-14084=22XX13786-11759=20XX
20087357-6561=79X4761-4140=6XX18680-16378=23XX15781-13786=19XX
20098004-7357=6XX5153-4761=3XX20552-18680=1XXX17175-15781=13XX
20109118-8004=1XXX5919-5153=7XX22944-20552=2XXX19109-17175=19XX
则江苏、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量中都只有一年小于前一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量中有两年小于前一年,排除A、B、C,选择D。
85.【答案】A。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为13.9%,高于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6%,(1)错误;(2),2008、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5.0%、14.9%,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5%、11.3%,(2)错误;(3),2006、2007、2008三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3)正确;(4),2007、2008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分别是16.3%、14.1%,低于全国的17.2%、14.5%,(4)错误。综上,正确说法有1个,选择A。
86【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 ≈ , = ≈ , = ≈ , = ≈ ,四个分数的值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可直接比较分子的大小进行排序,则Vs87.【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增长呈逐年递增态势的指标,没有指明要求的是增长量还是增长率,则理解求增长量和增长率均为逐年递增态势的项。科开云kaiyun(中国)三项费:2009年的增长量是398.6-359.5>30亿元,2010年的增长量为416.6-398.6<20亿元,不满足增长量逐年递增,排除A;科开云kaiyun(中国)事业费:2009年的增饫量为269.8-223.1>40亿元,2010年的增长量为300.8-269.8<40亿元,不满足增长量逐年递增,排除B;科研基建费:2007年的增长量为61.5-52.9>8亿元,2008年的增长量为63.4-61.5<2亿元,不满足增长量逐年递增,排除C,此时可以直接选出D项。其他费用:2007年的增长量为47.9-50.1<0亿元,2008年57.2-47.9≈10亿元,2009年为77.8-57.2≈20亿元,2010年147.0-77.8≈70亿元,增长量逐年递增。2007-2010年的增长率分别是负数、 、 、 ,可见分子成倍数增长,分母变化较小,则负数< < < ,则其他费用的增长率也是逐年递增的。
88.【答案lB。解析:(1),2009与2010年科研基建费均低于其他费用,(1)错误;(2),专业技术人员人均财政科技拨款=财政科技拨款额÷专业技术人员数,2006-2010年财政科技拨款额逐年递增,专科技术人员数逐年递减,则专业技术人员人均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加,(2)正确 (3),“十一五”期间该地区财政科技拨款总和为543.9+57 5.6+703.2+816.2+97 5.5 >1100+1500+950=35 50亿元,(3)错误。综上,正确的有1个,B正确。
89.【答案】B。解析:2007年该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年增长率为 ≈ <0.1,2008年为 ≈ >0.2,2009年为 = <0.2,2010年为 < <0.2,则2008年该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年增长率高。
90.【答案】A。解析:“十一五”时期后两年该地区财政科技拨款额为(816.2+975.5)亿元,这两年的财政总支出为( + )亿元,则所求为( 816.2+975.5)÷( + ),由于816.2:975.2= = ≈ , ≈27,则( 816.2+975.5)÷( + )≈ = =3.859%,与A接近。
91.【答案】C。解析:由图二中的折线可知,2006-2010年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高的年份是2008年,排除B、D;结合A、C项,2008年增长量为114830-93572=21258亿元,2010年为156998-132678=24320亿元,排除A、选择C。
92.【答案】D。解析:由图一可知,月度同比增长速度高的是2月为22.1%,低的是1月为14.0%.相差22.1-14.0=8.1个百分点。
93.【答案】B。解析:设2009年2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A亿元,1月为B亿元,则有 =a+1即A=B (a+1),故2010年2月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A(1+22.1%)亿元,1月为B(1+14.0%)亿元,所求为 -1=(a+1)×1.0x-1=1.0xa+0.0x,选项中只有B项接近,忽略0.0x的影响,只能选B。 .
94.【答案】A。解析: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9145÷(1+15.8%)。所求为156998一 , =66000< =70000,所以86998=156998-70000<156998一 <156998-66000=90998亿元,只有A项满足。
95.【答案】D。解析:(1),由图二可知,2006-2010年各年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都高于15%,则年平均增长速度必然高于15%,(1)正确;(2),由图一可知,12个月中只有1月和7月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月同比增长速度低于18%.则(2)正确;(3),由图二可知,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增长速度为15.5%,为“十一五”时期低,(3)正确。综上,正确的个数有3个,D正确。
96.【答案】C。解析:一天的时间共24x60=1440分钟,由条形图可求出,城镇居民家务劳动时间为1440-435-648-261=96分钟,因此①处的数据应为96,答案选C。
97.【答案】D。解析:由条形图可知,该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工作时间比农村居民少 ×100%= ×100%= < =5%,只有D符合。
98.【答案】D。解析:由右扇形图可知,该市农村居民人均每天用于健身锻炼的时间占每日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比重为10%,结合条形图可求出,该市农村居民人均每天用于健身锻炼的时间为227x10%=22.7分钟,答案选D。
99.【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城镇居民人均每年用于阅读书刊的时间为(261x8%x365)分钟,农村居民人均每年用于阅读书刊的时间为(227x4%x365)分钟,则该市城镇居民人均每年用于阅读书刊的时间是农村居民的 > =2倍,只有A符合。
100.【答案】B。解析:(1),由扇形图可知,城镇、农村居民每日人均用于开云kaiyun(中国)习培训的时间占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比例均为2%,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每日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不相等,故城镇、农村居民每日人均用于开云kaiyun(中国)习培训的时间也不相等,(1)错误:(2),由图可知,城镇居民人均每日用于看电视的时间为(261x44%)分钟,农村居民人均每日用于看电视的
时间为(227x56%)分钟,则城镇居民用于看电视的时间比农村居民少 =1一 <10%,(2)错误;(3),由图可知,城镇居民人均每日用于社会交往的时间为261x7%<20分钟,农村居民人均每日用于社会交往的时间为227x10%=22.7分钟,则城镇居民用于社会交往的时间比农村居民少,(3)正确。综上,正确的只有(3),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