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2

时间:2009-02-26 13:03: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第II卷(非选择题 111分)
四(21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群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鹰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必做)(5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5)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追逐古典的夕阳
当20世纪成为古典时,我们遥望21世纪现代文化天路,感到了一丝历史的苍凉,亦触摸到了逝去的旧文化美开云kaiyun(中国)的哀婉之情。
我总是喜欢和自己心灵最契合的朋友,寻觅这古城里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照耀在寺庙那座斑驳陆离的木结构的茶楼酒肆上,一杯清茶,二人对坐,海阔天空,江山社稷。一缕缕秋风吹上了你的心头,人与自然都沉浸在无红尘烦恼的古意之中。
这是文人山水画的意境吗?不!它常常出现于我刻意追求的生活中,也经常成为我亦真亦幻梦境中的生存方式。这是否是“伪浪漫派”的作品呢?这是否是“文化保守主义”遗老遗少的矫糅造作呢?
我惟有用心灵回答。
全球性的现代文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高度发展的时空,同时,物质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弊病也被人们所痛陈。倘使物质文明需要人类以大自然的破坏为牺牲代价,以人的洁净灵魂作祭祀的供品的话,那么,在两种文化的抉择中,我们更向往古典的、自然的文化与人性。
怀旧,作为现代文明的悖反,它往往是以一个贬义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本世纪的一位伟大的乡土小说作家也曾说过“回忆是有毒的”箴言,但我仍然以为怀旧作为一种文化回眸的生存观念和方式的追觅,自然是人类抚慰自身心灵的一贴精神良方。
近几年来,我去过苏州的周庄、同里,每每都是被拥挤的人群簇拥、鞭策着游走,人们似乎不是来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而是为“到此一游”而走动着,这与逛上海的城隍庙、南京路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古典的人文景观似乎永远不再,而你想亲近一下大自然,恐怕也会感到失望了。黄山近年来是整洁干净了,很有点一尘不染的清洁味道。然而,过于整洁的黄山到处都露出了它的人工斧凿之痕,昔日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被一把扫帚、一根铁针扫荡得干干净净。张家界、九寨沟可谓天赐之自然造化,但据撑船的船家告之,那里的人工污染足以使它们在21世纪内内消灭在中国的版图上!
现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负效应,人在物的面前变得畸形委琐,自然在物质面前也失却了昔日的风采。
所有这些,我们只能靠回忆、靠梦境、靠文开云kaiyun(中国)创作来再造。这“白日梦”是人类的幸还是不幸呢?是人类进化的喜庆还是悲愁呢?
当我咀嚼昔日文化的神韵时,当我拥抱亲吻大自然泥土的芳香时,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现代物质文明剔除的文化危机。
我居住在这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城里,我十分喜欢沿着那充满着古意沧桑的城墙蹀躞;我也十二分愉悦地留连于中山植物园,感谢苍天造化,给南京留下了这一片宁静而典雅的自然去处,在人迹罕至、群山环抱的苍翠之间,你尽可以在空山鸟语的热带雨林中谛听天籁之音,那几万种植物将你包围在大自然的清新之中,让你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除此之外,中山陵一带的陵墓文化也让你领略着“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蕴,亦足以勾起你对千古历史的遐思。只要你肯走近它。
现代文明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倾述孤独,恐怕是当下现代文明病中的疗救的方式,但要找到医治灵魂创痛的医生是很难寻觅的,仿佛“他人即地狱”的陷阱无处不在。
然而,我还是要寻找,找到他以后,我们一起坐在世纪末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下,去品尝这充满这古典人文景观的城堞,去体味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清新芬芳。
17.文章第三段提到的“古典的夕阳”一词,在全文有何作用?所指是什么?(6分)

18.在文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向往的景观有哪些?(4分)

19.根据文意,写出物质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弊病有哪些?(4分)

20.下列对此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散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今天的文明,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时代的弊病,但书写的恋旧情怀有点落后于时代。
B.文章对人们游山玩水的心态进行剖析,指出他们游山玩水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只是为了“到此一游”而走动着。
C.南京作为一座有着深厚尾花底蕴的古城,那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让作者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D.在文中,作者感叹到:古典的人文景观已经永远不再;你想亲近一个大自然的愿望,恐怕也只能是一种“白日梦;人类生存的环境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这些感叹说明了人类素质没有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提高。
E.文中多处运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以表达作者自己的向往和忧虑,印发读者思考。
六(12分)
21.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4 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开云kaiyun(中国)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
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开云kaiyun(中国)生以“真”, “人格语文”给开云kaiyun(中国)生以“善”,那么“人格语文”则将开云kaiyun(中国)生引向生命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的方框中,然后按照画线部分的内容,在空格处填上造当的语句,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4分)
在中国人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打头:清洁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乏称清官,友谊纯洁为清交。也有不少正面的称谓是□字当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的句子有用词不当和不够简洁的地方,请修改两处。(4分)
信息、教育、知识是知识经济时期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新的资源,关于信息、教育、知识三大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看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看他的行动就行了。如果在拥挤的车上,他率先站起来给一个孩子让位,那么,他是热爱孩子的;如果他看见一位老人沿街乞讨,他掏出哪怕一枚硬币,然后蹲下身去轻轻地地放到老人面前,那么,他是热爱老人的;如果他在看电视、电影或者报纸时,能够被某个情节、某个人、某一句话而感动得流泪——别说他软弱,那是一种热爱,对弱者,对生活,对磨难,对幸福,对美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以“对待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