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徐 文 长 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即“甲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明世宗)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酒),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来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节选自《古文观止》)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然数奇 数奇:命运不好 B.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比
C.然竟不偶 偶:遇合,即得志 D.血流被面 被:蒙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①气沉而法严 ②独开云kaiyun(中国)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①呼下隶与饮 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①遂乃放流曲蘖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徐文长才略过人,所以薛蕙、胡宗宪都很赏识他,胡宗宪还请他做了幕僚。
B.徐文长性格狂放不羁,因此当时诗坛的领袖人物都呵斥怒骂他,使得他的名声不能传出越地。
C.徐文长到了晚年更加癫狂,拒绝显贵,与地位低贱的人一起喝酒,甚至不惜自残。
D.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徐文长的推崇、同情与惋惜,也表现了封建制度对特出人才的摧残。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4分)
译文:
②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4分)
译文:
③穷览朔漠。(2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 金 陵 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潮浇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4分)
(2)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上“枫桥夜泊”诗的“渔火”好不好呢?为什么?(4分)
13.补写下列名句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空,5分)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诗经·邶风·静女》)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1)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2)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3)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4)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5)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9)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0)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开云kaiyun(中国)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在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4.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打孩子时复杂的内心世界。(4分)
15.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6分)
①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②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16.本文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真诚的内心独白,读完全文,请你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一段对母亲的内心独白。(6分)
17.①第11段中“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表现这位母亲什么情感?②从写法上看,这篇散文巧妙的使用了第一、第二人称,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这样有何作用?(6分
徐 文 长 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即“甲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明世宗)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酒),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来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节选自《古文观止》)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然数奇 数奇:命运不好 B.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比
C.然竟不偶 偶:遇合,即得志 D.血流被面 被:蒙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①气沉而法严 ②独开云kaiyun(中国)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①呼下隶与饮 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①遂乃放流曲蘖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徐文长才略过人,所以薛蕙、胡宗宪都很赏识他,胡宗宪还请他做了幕僚。
B.徐文长性格狂放不羁,因此当时诗坛的领袖人物都呵斥怒骂他,使得他的名声不能传出越地。
C.徐文长到了晚年更加癫狂,拒绝显贵,与地位低贱的人一起喝酒,甚至不惜自残。
D.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徐文长的推崇、同情与惋惜,也表现了封建制度对特出人才的摧残。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4分)
译文:
②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4分)
译文:
③穷览朔漠。(2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 金 陵 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潮浇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4分)
(2)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上“枫桥夜泊”诗的“渔火”好不好呢?为什么?(4分)
13.补写下列名句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空,5分)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诗经·邶风·静女》)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1)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2)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3)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4)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5)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9)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0)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开云kaiyun(中国)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在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4.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打孩子时复杂的内心世界。(4分)
15.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6分)
①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②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16.本文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真诚的内心独白,读完全文,请你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一段对母亲的内心独白。(6分)
17.①第11段中“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表现这位母亲什么情感?②从写法上看,这篇散文巧妙的使用了第一、第二人称,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这样有何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