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
三、(22分)
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3分)
② 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2分)
③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3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1、默写。(8分)
(1)任选下列2道题完成。(4分)
①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②二十四桥仍在, , 。(姜夔《扬州慢》)
③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 ,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2)全部填写正确4分,填写错误一句倒扣1分。
① ,乾坤日夜浮。 ②盘飧市远无兼味, 。
③ ,但愿长醉不复醒。④新鬼烦冤旧鬼哭, 。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久长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海拔高达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沐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 。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泻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
“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这就是那山的呼唤。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山的呼唤》琼瑶)
[注] 琼瑶(l938---),湖南衡阳人,台湾当代言情小说家,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湾。此文写于1970年,当时作者已阔别故乡21个年头。
12、给加点字注音,并在文中划线处填两个字的词。(2分)
旖旎( ) 一片
13、第二段“长久长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其中“倾诉”“声籁”“呼唤”在文中各指什么?(3分)
1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为什么“始终活在我的心中”?(4分)
15、文章多次出现“山的呼唤”,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6、任选一题:(5分)
(1)冰心有一首小诗“满蕴着温柔,微带着乡愁,欲语又停留”,这篇散文的写法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文。
(2)“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结合全文写一篇赏析文回答这个问题,100字左右。
五、语言运用(16分)
17、下面这篇报道有不少语病,请找出其中三处把序号填写在横线处并作修改。(6分)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①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②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③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④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的意识,不重视这一点,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⑤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语病: 修改:
(2)语病: 修改:
(3)语病: 修改:
18、观察下面图形,请用一句话对“环境科开云kaiyun(中国)”下定义。(4分)
环境科开云kaiyun(中国)是
19、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写一个语句,使之与原文恰当衔接。(2分)
有个年轻人去见灵修大师,请教他如何开云kaiyun(中国)习忍耐。大师就祷告说:“上帝啊!求你让这个年轻人经历痛苦。”年轻人立刻面有难色地对大师说:“你弄错了,我是要开云kaiyun(中国)习如何忍耐。”
大师回答说:“我知道, ”
20、仿照下面示例,以“歌”为喻体,写两个本体不同的比喻句。(句式可以与示例不完全相同)。(4分)示例:酒(1)友情如酒,时间愈长久,香味愈醇厚。
(2)春雨如酒,怀着心事的人只要看一眼,心就醉了。
六、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只小鸟一起出生,一起长大,—起从巢里飞出去寻找成家立业的位置。当它们飞到一座小山上时,一只鸟一看到眼前的牛羊鸡鸭,就满足地落在了一棵树上。另两只小鸟继续飞行。当它们飞到五彩斑斓的云彩上时,一只小鸟为自己能飞上云端陶醉了。另一只小鸟难过地说:我坚信一定还有更高的境界。于是它振翅翱翔,向着九霄、向着太阳,执著地飞去……最后,落在树上的成了麻雀,落在云端的成了大雁,飞向太阳的成了雄鹰。人也是这样,有什么目标往往就会有什么位置。
请以“目标与位置”为话题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所给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
三、(22分)
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3分)
② 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2分)
③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3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1、默写。(8分)
(1)任选下列2道题完成。(4分)
①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②二十四桥仍在, , 。(姜夔《扬州慢》)
③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 ,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2)全部填写正确4分,填写错误一句倒扣1分。
① ,乾坤日夜浮。 ②盘飧市远无兼味, 。
③ ,但愿长醉不复醒。④新鬼烦冤旧鬼哭, 。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久长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海拔高达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沐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 。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泻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
“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这就是那山的呼唤。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山的呼唤》琼瑶)
[注] 琼瑶(l938---),湖南衡阳人,台湾当代言情小说家,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湾。此文写于1970年,当时作者已阔别故乡21个年头。
12、给加点字注音,并在文中划线处填两个字的词。(2分)
旖旎( ) 一片
13、第二段“长久长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其中“倾诉”“声籁”“呼唤”在文中各指什么?(3分)
1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为什么“始终活在我的心中”?(4分)
15、文章多次出现“山的呼唤”,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6、任选一题:(5分)
(1)冰心有一首小诗“满蕴着温柔,微带着乡愁,欲语又停留”,这篇散文的写法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文。
(2)“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结合全文写一篇赏析文回答这个问题,100字左右。
五、语言运用(16分)
17、下面这篇报道有不少语病,请找出其中三处把序号填写在横线处并作修改。(6分)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①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②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③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④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的意识,不重视这一点,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⑤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语病: 修改:
(2)语病: 修改:
(3)语病: 修改:
18、观察下面图形,请用一句话对“环境科开云kaiyun(中国)”下定义。(4分)
环境科开云kaiyun(中国)是
19、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写一个语句,使之与原文恰当衔接。(2分)
有个年轻人去见灵修大师,请教他如何开云kaiyun(中国)习忍耐。大师就祷告说:“上帝啊!求你让这个年轻人经历痛苦。”年轻人立刻面有难色地对大师说:“你弄错了,我是要开云kaiyun(中国)习如何忍耐。”
大师回答说:“我知道, ”
20、仿照下面示例,以“歌”为喻体,写两个本体不同的比喻句。(句式可以与示例不完全相同)。(4分)示例:酒(1)友情如酒,时间愈长久,香味愈醇厚。
(2)春雨如酒,怀着心事的人只要看一眼,心就醉了。
六、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只小鸟一起出生,一起长大,—起从巢里飞出去寻找成家立业的位置。当它们飞到一座小山上时,一只鸟一看到眼前的牛羊鸡鸭,就满足地落在了一棵树上。另两只小鸟继续飞行。当它们飞到五彩斑斓的云彩上时,一只小鸟为自己能飞上云端陶醉了。另一只小鸟难过地说:我坚信一定还有更高的境界。于是它振翅翱翔,向着九霄、向着太阳,执著地飞去……最后,落在树上的成了麻雀,落在云端的成了大雁,飞向太阳的成了雄鹰。人也是这样,有什么目标往往就会有什么位置。
请以“目标与位置”为话题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所给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