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医改为新提供更具价值样本
政府公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深圳将在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改革上在省内先行先试。深圳起草提出的《关于改革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的实施方案》已获广东省卫计委批复同意。深圳拟从7月1日起全面放开医师执业注册地点限制,实现“统一注册,全市通用”。
放开所有医师执业地点的限制,医师实行网上注册和报备管理,推广医师执业保险介入医疗事故等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反映出此次医生执业改革的力度之大,突破点之多。改革还有着强烈的“深圳性格”——不改则已,一改就触碰深水区,勇于求变。
在新医改方案的推进过程中,公众和舆论往往更多地关注如何*“以药养医”的固有弊端,而忽视了医疗人才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对医疗人才是封闭式的管理,医师为医院所有,不能到另一个医院执业。
新一轮医改方案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也注重维护医生的利益。多点执业使得医生逐步破除传统的“公办在编医生”与“民营聘用医生”的身份藩篱。实际上,在欧美国家,大多数医生都是典型的自由职业者。例如德国的医生和医院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医生以州为单位注册,只要注册是合法的,就能同时在本州不同医疗机构服务。据德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德国有40余万名医生,其中75%以上的医生都在两家以上医疗机构出诊。
而我国1999年施行至今的《执业医师法》,以注册上岗证书必须注明执业地点的形式,严格限制医生只能在人事档案所属医院行医。医生到外地医院执业的现象,一直被嘲谑为“走穴”。如此一来,医生就成了某个医院的私有财产,而不是社会资源,这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